給心靈穿上暗淡低調的謙遜之服,這樣一個人就能把過去頑固恪守的短見統統連根拔除。之後他便能分辨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自己與他人的觀點。前者從不模棱兩可,並且亙古不變,而後者千奇百怪,而且變化無常。他會看到自己對良善、純潔、熱情與愛的理解,與真理的解讀截然不同。他必須以神性原則作為安身立命的根基,而非自己的偏見。在此之前,他一直過於看重自己的觀點,而現在,他不再高估自己的觀點,也不再為了個人偏見而與他人爭鋒相對,他明白了,過去的成見不過是無意義的謬論。
要以純潔、智慧、熱情和愛,
這些神性原則作為安身立命的根基。
10月18日
找到內在神聖的本心。
一個人若不願再沉溺於表象、陰影和幻想,他的這份決心可如晨光刺穿內心的迷霧一般,迅速驅散這些虛妄的念頭,幫助他邁入真實、堅實的生活。他將學會如何真正地生活,然後在生活中實踐。他將不再是激情的奴隸、觀念的仆人、虛妄的崇拜者。向內找到神聖的本心,一個人就能變得純潔、冷靜、堅強、明智。讓聖潔之光照耀他天堂般的生活——這才是他自己的本貌。
內心才是真正一成不變的,
能超越時間與死亡的所在;
若不理解這一點,就對萬物都懵懂無知,
隻能在不斷流逝的時間裏徒勞無功地遊戲一生。
10月19日
用內心的神性庇護自己,
留在這個避難所裏,人將遠離罪惡。
他的信仰不會動搖,他的安寧不可剝奪。
人們沉溺欲望,是因為欲望使人甜蜜滿足,然而,縱欲的結果往往是痛苦和空虛;人們熱衷於辯論,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自我被放大,這正是人們罪欲求得的虛榮的滿足,然而爭辯往往使人蒙羞,引發悲歎。
當滿足感消耗殆盡,心靈已吞下自負的苦果,你就已經為邁入神性的智慧與生活做好了準備。隻有曾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才能獲得新生;隻有消滅私心的人,才能引領心靈升上不朽的人生境界,最終榮耀地站上智慧的橄欖山巔。
消除私心,一座天堂般的美麗花園將在生命的後院綻放。
10月20日
生命不止由行為構成,它還要承擔行為的後果;
不止於安眠休閑,它應獲得長久的平靜;
不止於工作,更應履行職責;
不止於勞作,更應奉獻愛意。
讓不潔之人接觸純潔之事,他也會變得純潔;讓懦弱之人求助於力量,他也會變得堅強;讓無知之人遨遊於知識的海洋,他也會變得睿智。世間一切都能為人所用,取舍之權全在個人手裏。今日選擇蒙昧無知的人,明天亦可選擇虛心向學。他應該“尋求自我的救贖”,不論他信與不信,他都無法逃避自己,也永遠無法把對自己心靈的責任轉嫁他人。任何神學托詞都無力遮掩人的某些天性,他不過是把自私自利妄稱為正直的思行。他的心靈的天命應由自己實現,上帝也不會替他完成。
生命不止關乎享樂,它的宗旨在於獲取幸福。
10月21日
若想尋得幸福,需先找到真我。
人們不斷轉換信仰,卻隻體驗到不安;人們輾轉一片片土地,卻隻能尋得失望;他們為自己建造華宇,裝飾庭院,但卻收獲了厭倦與不適。因為人隻有向內尋求真理之道,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寧與滿足;隻有用正直無偏的行為打造心靈的廟宇,他才能收獲無盡和不朽的快樂,並在其後,將這種快樂也注入俗世的生活和物質的世界中。
當一個人再也無力承受自身惡行帶來的負擔時,就應讓他投入上帝的懷抱,因為上帝的桂冠本就潛藏在他的心中;他隻用敞開心扉,便能跨入永恒的喜樂中。
人世間最寶貴的就屬人的心靈。
10月22日
當下蘊藏著一切偉大的力量、一切可能性和一切行動力。
當一個人幻想未來或沉湎往事時,他便錯過了此刻,他忘記了要活在當下。現在,也隻有現在,才可以讓一切成為可能。在沒有智慧的指引、錯將虛妄當做真實的情況下,人們會說:“要是在上周、上個月、去年,我如何如何做了,生活就會比現在好很多。”或是:“我知道最好的做法是什麼,我明天便會那麼做。”自私的人無法理解當下的重要與價值,他們未曾把它當做眼前最真實的現實,未曾理解過去與將來都不過是現在的虛幻倒影。甚至這麼說也不為過,過去與將來隻不過是虛幻的陰影,生活在這片陰影裏——浸淫在悔過與追逐私利的生活中——就會錯過真正的現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