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擔心結果,不用憂慮未來;你應該去擔心自己的缺點,去憂慮如何改正它們。此中道理很簡單:錯誤永遠不會是正確過程的結果,好的現在不會孕育壞的未來。你是自己行為的監管人,但你無力控製行為的結果。今日之行注定了明日是幸福還是悲傷。因此,與其擔憂可能的結果,不如謹慎地對待自己當下的思行;而且,真正施善行之人不會去擔憂結果,也從不懼怕未來的不幸。
不要以為天國的孩子都活在安逸和懶惰(渴望踏進天國之門的人,首先應該摒除安逸和懶惰的罪惡)中,他們不過是活在平靜的行為中。他們隻是過著生活本身,而擔憂、悲痛、恐懼本與生活無關。
天國的孩子以他們的生活狀態為世人知曉,他們向我們展現了良善精神——愛意、歡樂、平靜、忍耐、善良、忠誠、溫順、節製以及自律——如何在任何境遇下、在榮辱變遷中開花結果。
當真理法則真正支配你後,
它的統治將長盛不衰,它將表現出正義和愛。
01月18日
言必真誠。
上帝的信條應是你思行的信條,否則你將無法回應真理的召喚。這種信條的殿堂由純淨的行為搭成,通向它的大門叫做自律。它召喚人們擺脫罪惡,並予以承諾:聽從召喚之人,必將獲得快樂、幸福和完全的平靜。
天國裏有絕對的信任、完備的知識、完全的平靜,罪惡無法踏足其中,自私的思行無法穿越它的金色大門,不潔的欲望無法沾染它閃耀的長袍……而那些已經付出代價——無條件放棄小我的人,都是備受天國歡迎的來客。
風暴雖凶猛殘暴,但其中若存在平靜的安全島,我們就能不受打擾。正如爐火雖然熾烈,但有圍欄的保護,我們就是安全的。因此,就算四周充滿衝突和騷亂,隻要心懷真理,心靈照樣可以在動蕩中堅定不移。人類苦難的一麵和世界的動蕩不安本不會影響我們,除非我們參與其中,與其攜手同行。與之相反,若心懷平靜,外界的喧囂隻會讓心靈愈加平靜,讓意誌愈加堅定,讓撫慰人心、啟迪心智的善行愈加頻繁。
無仇無怨之人,不會記他人之過,因為仇恨無法在他那純潔的心靈上生根發芽,這樣的人會受到祝福,更會收獲幸福。
我敢這麼說——我也信此為真——沒有你的默許,環境是無法影響到你的。環境之所以會侵擾你,是因為你還不明白思想的本質,還沒了解思想的力量。你自以為(我們將所有的快樂和悲傷綁定在這個小小的詞語上)外物有能力決定你一生的成敗,於是屈從於它們,承認自己是它們的奴仆,情願喚它們為至高無上的主人。如此,你便給予了外物本不該擁有的力量,你的思想便被現實、憂鬱和恐懼所挾持;這些都是懦弱的表現,而有利的客觀環境、喜樂和希望,都會離你遠去。
言他人閑話之人,必無法獲得平靜。
01月19日
淨化自我需要嚴苛的意誌,改變自我亦不免暫時的陣痛。
如果你祈禱並向往死後那個更美好的世界,這裏有一個好消息給你——你可以在現世就步入其中。因為這樣的世界無處不在,它也存在於你的心中,等待你去發現,去證實,去擁有。
一名通曉人類內在規律的智者說過:“若有人告訴你,瞧這裏,瞧那裏;不要盲目去追隨,因為神的國度就在你心間。”
當風暴過去,一切回歸平靜之時,要學會觀察大自然是如何在寂靜中止歇的。一股平靜祥和之氣滲透進萬事萬物,即使是世間靜物也像進入了休眠,以待明日恢複生氣。所以,當瘋狂的渴望或猛然迸發的激情消耗殆盡後,人會開始反省,會回歸冷靜;在此期間,大腦恢複了元氣,事物的真相和輕重得到了正確的理解。在這個平靜時刻,明智的人會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並建立對他人更友好的看法。冷靜的時刻,便是反省的時刻。
心中不再有小我,便會有快樂充溢。無我與平靜同住,無我與純潔相隨。
無論天堂或地獄,都隻是心靈的一種狀態。如果你隻關注自己,落入了無盡的個人私欲之中,你就掉入了地獄;如果你能夠擺脫自我的束縛,達到完全徹底的無我境界,那你便升入了天堂。
如果你在尋求個人的享樂上頑固不化,真正的幸福就不會降臨,你也就此播下了不幸的種子;如果你在服務他人時拋卻小我,幸福就會找上門來,你會獲得天賜的豐收。
讓你擁有純潔的思想、親切的言語和良善的行為。
01月20日
悲傷襲來的黑暗時刻,
也是人最接近真理之時。
同理心與生俱來,永不會磨滅。同理心的表現之一便是憐憫——對憂慮困苦之事的憐憫,這源於你內心的一種良善願望——渴望減輕他人的痛苦、幫助他人脫離苦海的願望。這個世界需要更多這般高尚的品質。
“可憐之事讓世人虛弱,而高尚之行則讓人堅強。”同理心的另一個表現,就是與更加成功的人分享喜悅,仿佛他人的成功你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