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體溫
產後24小時內,由於能量消耗過多,機體產熱超過散熱,體溫會升高一些。不過一般不會超過38℃,屬於分娩反應,而且24小時後會很快降至正常。
(3)呼吸與脈搏
產後由於腹壓減低,橫膈下降,呼吸變深變慢,每分鍾14~16次。又由於胎盤循環停止以及臥床休息、精神放鬆,脈搏也比較慢,每分鍾60—70次。
(4)出汗
產婦多汗,尤其睡著和初醒時汗更多,這是因為產婦皮膚排泄功能旺盛的緣故。妊娠後期體內所滯留的水分必須在產後排出體外,出汗是排泄水分的途徑之一。因此,產後出汗是正常現象,並非身體虛弱的表現。
(5)惡露
產褥期間的陰道排出物叫做惡露。惡露中含有血液、壞死胎膜組織、細菌及黏液等等。正常情況下,產後3—4天內惡露量多,且顏色鮮紅(血性惡露);1周後,惡露顏色慢慢變淡(漿性惡露);2周後,惡露變淡為淡黃色或白色(白惡露);大約產後3周,惡露淨止。如果產後2周,惡露仍然為血性,可能子宮複舊不佳或是子宮內有胎膜或胎盤組織殘留。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不會發臭,如有腐臭味,則是產生感染的征象。
(6)大小便
產後24小時內,尿量可多達2000—3000毫升,以便通過腎髒排出體內滯留的水分,這是正常現象。產後常有便秘現象,這與產婦尿多、汗多有關,是一種正常現象。
(7)乳汁分泌
分娩後頭1—2天內,乳房僅流出少量黃色稀薄的液體,叫做初乳。一般分娩後2—3天開始,乳房脹大,變堅實,皮下靜脈充盈,看起來好像一根青筋。不但乳房局部溫度增高,體溫也升高了,但不超過38%,並且腋下出現腫脹的淋巴或副乳腺。再過1~2天,乳房逐漸變軟而有乳汁分泌。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
勤綁腹帶能防止內髒下垂並調整體形嗎?
利用生產的機會來調整體形,或者治療一些身體上的症狀,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機。所以很多人會在這段期間用紗布條綁腹,達到調整體形的目的。
坐月子期間必須特別注意防止“內髒下垂”。內髒下垂可能是所有“婦女病”及“未老先衰”的根源,並會因此產生小腹。故在坐月子期間應勤綁腹帶以收縮腹部並防止內髒下垂,而原本即為內髒下垂之體形者,亦可趁坐月子期間勤綁腹帶來改善。
所使用的腹帶為一條很長的白紗帶,長度約為個人腹圍的12圈半,寬度為30—40厘米,最好準備2~3條以便替換。
因產後容易流汗,若汗濕時應將腹帶拆開,並將腹部擦幹,再灑些不帶涼性的痱子粉後重新綁緊;若汗濕較嚴重,則須更換幹淨的腹帶。綁時須躺著綁,綁法請參考“腹帶應怎樣綁”。用一般的束腹帶或束褲,不僅沒有防止內髒下垂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壓迫內髒令氣血不通暢,使內髒變形或產生脹氣而造成呼吸困難或下腹部突出的體形,請特別注意!
腹帶應怎樣綁?
所使用的白紗帶,紗質需好,需有高度的透汗及透氣率,否則易使腹部長痱子或濕疹,更容易令腹部因潮濕而受涼。
(1)纏腹方法
①將腹帶延長邊對折(使寬度減半),卷緊成一實心圓筒狀備用。
②仰臥、平躺,把雙膝豎起,腳底平放在床上。膝蓋以上的大腿部分盡量與腹部成直角。
③將臀部抬高並於臀部下墊兩個墊子。
④兩手放在下腹部,手心向前,將內髒往“心髒”的方向按摩“抱高”。
⑤將臀部下麵的墊子拿開,一開始要盡量綁緊,再漸漸放鬆;前7圈重疊纏繞,每繞一圈半要“斜折”一次(斜折即將腹帶的正麵轉成反麵,再繼續綁下去,斜折的部位為臀部兩側)紮實的綁緊,後5圈則稍放鬆些,每圈往上挪2厘米,寬幅度地繞到肚臍上橫膈膜的地方後,再以安全別針固定住。
(2)腹帶捆綁、拆卸的時間
①早晨起床、梳洗、方便完後,即捆上腹帶。
②午、晚餐前若腹帶鬆掉,則拆下重新綁緊後再吃飯。
③擦澡(或洗澡)前將腹帶拆下;擦澡(或洗澡)後再將腹帶綁緊。
④入睡前將腹帶拆下備用。
(3)注意事項
①腹帶拆時,一邊鬆開,一邊把腹帶卷起來(像使用前一樣),以便以後使用。
②夏天很容易出汗,綁腹帶時可墊上幹毛巾,汗濕後再換下來;如白紗布也汗濕時,則應更換幹燥的,以保持衛生。
洗澡時為什麼要以溫酒水擦澡?
產婦很容易流汗,所以要常擦拭身體(以代替沐浴)保持幹爽舒適,但是擦拭身體時,不能僅用水,而是用水與酒摻和著來擦拭。
(1)擦澡
用燒開的水和米酒各半,加入約10克的鹽,摻和著成為洗澡水,把毛巾浸濕、擰幹,替產婦擦拭她的肚子及流汗的地方,早上、中午、晚上各1次。若冬天非常寒冷,則擦拭1次就好。擦拭幹淨後還要抹上不帶涼性的痱子粉,肚子上如果綁腹帶,腹帶也要適時地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