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要冬病夏治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在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發作緩解季節,辨證施治,適當地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藥,以預防冬季舊病複發,或減輕其症狀。這是中醫的一種獨特治療方法,即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秋季養生四防
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轉換的過渡季節,入秋以後,氣溫逐漸下降,晝夜溫差加大,空氣濕度減小,天氣變化快,幹燥而多變的氣候會給人體帶來不適,特別是夏末秋盡,夏火未盡,人們會感到口幹舌燥,皮膚皺裂。另外,天氣轉涼還容易引起胃腸毛病複發。因此,秋季保健十分必要。朋友們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外感風寒,在幹燥的室內經常噴灑些水,保持空氣濕潤,同時注意飲食調養,加強體育鍛煉。
(1)秋涼防感冒
秋天氣溫降低,又常突然變冷,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節。因此,當天氣較冷時要注意保溫,及時添衣,若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預防感冒。
(2)秋凍防過頭
常言道,春捂秋凍。秋天適當地讓身體經受寒冷的考驗,對機體是一種鍛煉,能加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但一旦凍過了頭便事與願違,不僅不能給身體帶來好處,相反還會帶來許多疾病,諸如傷風、關節炎、氣管炎、消化道疾病等。老年人還會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而引起中風。
(3)秋燥防皸裂
入秋以後,天氣逐漸幹燥,人的手、腳、臉麵若不注意保護就會變得粗糙,皮膚彈性變小,以致產生皸裂。因此,洗臉、洗腳不宜用堿性大的肥皂,並應選用合適的護膚用品保護皮膚。
(4)食果防秋痢
秋天瓜果多,帶菌多,食用瓜果若不注意衛生,很容易患痢疾,使人腹痛、腹瀉、嘔吐。故食用瓜果應注意清潔和消毒,黴爛的瓜果不能吃,以防病從口入。
寒冷冬季養生“八”宜
(1)保暖。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
(2)健腳。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幹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3)防犯病。寒冷會誘發心肌梗死、中風的發生,使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症狀加劇。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4)多飲。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於2000~3000毫升。
(5)調神。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6)通風。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7)粥養。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8)早睡。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為了健康享受每一天,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必須懂得時時養生,天天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