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時起居
根據不同的季節,變換起居時間,如冬季適合於早睡晚起,而夏季則宜晚睡早起。中午一定要加午睡,時間不易過長。午睡時間一般以1小時為宜,並注意睡眠姿勢,可平臥或側臥,並在腹部蓋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午睡雖然短暫,但它有利於補足必需的睡眠時間,使機體得到充分休息,使神經機能恢複,體力增強,疲勞消除,增強機體的防護功能,更有效地工作和勞動。
(2)注意防暑
夏季暑熱濕盛,宜防暴曬,宜降室溫,居室應盡量做到通風涼爽,早上開窗,10點前關閉,防止室外熱氣入侵。此外家中還應備些適當的防暑藥物,如藿香正氣水、清涼油、仁丹、風油精等。
夏季應謹防以下五種避暑誤區:
◇認為太陽鏡顏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鏡片顏色過深會嚴重影響能見度,鏡片應能穿過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和綠色為最佳。
◇認為天熱少穿衣服能涼快些。盛夏最高氣溫一般都接近或超過37攝氏度,皮膚散熱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越是暑熱難熬之時,越不應赤膊,女性也不要穿過短的裙子。
◇認為喝啤酒能解暑。夏天人體出汗較多,消耗也大,如果再不斷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熱乎乎”的感覺會不斷持續,口渴出汗現象將更加厲害。飲啤酒應該適量。
◇把空調保持在恒溫狀態。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可使人逐漸適應溫度的較大變化,不至於經常感冒或患其他疾病。居室變化的溫度幅度,應控製在3攝氏度到5攝氏度之間。
◇認為“衝涼”能使人更舒服。大汗淋漓時“衝涼”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使得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從而易引起各種疾病。應該選擇溫水浴,溫水浴後會讓人感覺通體清爽。
(3)動靜結合
夏季人體消耗較大,運動調攝應動靜結合,可選擇遊泳、釣魚、散步、慢跑等,但是運動量要適度,不可過於疲勞。而且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進行運動鍛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室外運動,運動時應穿寬鬆、舒適、吸汗又有良好透氣性的棉織衣物,便於身體散熱。夏日應多多外出旅遊,尤其是到海濱和山區,既可以消夏避暑,令人心曠神怡,又可達到療養、鍛煉,促進身體的健康。
(4)合理調節飲食
夏季一般人的食欲有所減低,通俗稱謂“疰夏”,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夏季應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或煎炸的食品。應多吃營養豐富、氣味清淡之品,忌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其中蛋白質的攝入量要充足,最好吃些含蛋白較高的食物,如雞、魚、蛋、奶及豆製品等。當然新鮮蔬菜、水果更是不可缺少的,但生吃時一定注意衛生。但是,清淡不等於素食,因為素菜中雖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及豐富的維生素,但缺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長期吃素容易導致營養失衡。
(5)情緒要歡暢
在精神調養上,中醫認為“夏季要放”,也就是說夏季精神要充沛、飽滿、情緒外向,因為隻有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向外,呈現出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而且要做到“華英成秀”,即精神之英華適應夏氣以成其秀美。切忌發怒,使體內陽氣得以宣泄。故夏季精神調攝,應合自然界“生長”的規律,主動調節情誌,保持恬靜愉快心境,神清氣和,胸懷寬闊,保養心神。
(6)體內不能缺水
夏季氣候常較悶熱,出汗較多,一定不要等到口幹舌燥時才喝水,特別是中老年人更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即口不渴時也要進行“必須的”喝水,這是因為中老年人對失水的口渴反應減低、顯得耐渴。當體內發出口渴“信號”的時候,已經處於比較嚴重的缺水狀態了。失水是早衰和夭壽的主要原因,人體在缺水時全身血容量會減少、心髒灌注壓下降、心肌缺血,容易造成心肌損害,此外,體內缺水時,汗液和尿液會相對減少,這樣就會影響體內代謝產物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質在體內蓄積,使人體出現慢性中毒。因此,水的攝取既要適時,又要適量。
(7)要防曬護膚
夏季烈日炎炎,強烈的陽光照射會對人體產生一係列不良影響,陽光中的紫外線不僅能使皮膚曬黑,而且還易導致白內障、曬傷皮膚,引發皮膚癌。此外,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人體的體溫調節失去平衡,使機體大量蓄熱,水鹽代謝紊亂還易發生中暑。因此夏日外出時要戴遮陽帽、太陽鏡,以減少紫外線對皮膚和眼睛的損害。由於夏天炎熱的氣候,人體容易出汗,應注意選擇護膚品,如防曬的膏、霜、蜜脂類,可消除皮膚早衰之慮,花露水、爽身粉、痱子粉、香水等不僅可以保護皮膚,而且可以提神醒腦,還給人以芳香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