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養生家強調,人們的生活規律必須順應四季的變化。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變化的一個明顯規律,人當應之順之,因而便有四時不同的養生之法。
春季養生要訣
春回大地,陽氣生發,萬物複蘇,大自然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春季多風,乍暖還寒,晝夜溫差大,所以春季養生一定要掌握這些特點,從飲食、起居各方麵加以調適。
(1)起居規律
在春天到來之時,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係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困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起居上應早睡早起。
(2)調養精神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精神調攝應做到疏泄條達,心胸開闊,情緒樂觀,戒鬱怒以養性,假日去踏青問柳,遊山戲水,陶冶性情,會使氣血調暢,精神旺盛。
(3)保暖防病
春天宜早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要特別注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春天到來,天氣轉暖,致病的細菌、病毒等也繁殖迅速。“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
(4)飲食調養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應避免吃油膩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時,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
(5)運動養護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體質投資最佳季節。春天空氣清新,最有利於吐故納新,充養髒腑。春天常鍛煉,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且令人思維敏捷,不易疲勞。人們可根據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如太極拳、慢跑、放風箏、春遊踏青等,讓身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
(6)預防春困
春天風和日麗,人們卻感到困倦,疲乏頭昏欲睡,早晨也不醒,這種現象就是大家所說的“春困”。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體內循環季節性差異,春天氣候轉暖,皮膚血管舒張,循環係統功能增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負荷加重,供應大腦的血液就相對減少,大腦的氧氣就會感到不足,因而會感到困倦乏力。
那麼怎樣減輕與預防春困呢?
◇要保證睡眠,早臥早起,克服消極懶惰思想情緒;
◇要積極參加鍛煉和戶外活動,改善血液循環;
◇要適當增加營養。研究證明,缺乏B族維生素與飲食過量是引發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品,吃飯不宜太飽;
◇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少吸煙,如不太冷,適當減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臉,都會使困意盡快消除。
(7)保健防病
春天溫暖多風,最適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傳播,易發生流感、肺炎、流腦、猩紅熱、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一定要講衛生,勤洗勤曬衣被,消除蟲害,開窗通風,提高防病能力,傳染病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傳染。春天又是氣候交替的過渡季節,若不重視保健或過食辛熱助火之品,再被時令之邪引侵,一些舊病宿疾極易複發,如偏頭痛、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精神病等,故應特別注意從衣食住行各方麵調攝預防。
此外,春天過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發病。其預防方法首先是堅持身體鍛煉,其次要講究衛生,並避開過敏源。
夏季養生須知
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於人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旺盛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於內,氣血運行亦相應旺盛起來,並且活躍於機體表麵。好多人在炎熱的夏天常常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等症狀,甚至被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所困擾。為了安度炎夏,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