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保健是生活的必需品(1 / 2)

健康的鑰匙在自己手中。人這一輩子總免不了有生病的時候,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不適感後,最先的發現者,不是醫生,而是我們本人。而且,誰也不可能像自己了解自己那樣清楚。比如說,你吃到什麼程度算八成飽?你喝了多少酒為適量?你每天要睡多長時間才感覺舒服?你運動量多大合適?這些唯有靠自己在長期的生活中去體驗,去總結,去調整,才能恰到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是由4個元素組成:父母遺傳占15%;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各占10%及7%,共17%;醫療條件占8%;個人生活方式占60%。前兩項為不可控因素共占32%;在可控因素的68%中,個人的生活方式因素占60%,即接近可控因素的九成。

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並非是文明社會帶來的,而是由膳食不合理、吸煙酗酒、運動過少和心理失衡等不文明生活方式造成的。物質本身不會造成疾病,但健康知識貧乏會造成疾病。生活中處處需要保健,包括飲食、心理、家庭等。

(1)飲食與保健

飲食營養與身體功能密切相關,飲食營養在人體內或者變為機體的組成部分,或者分解釋放出熱能維持身體功能活動。如果一個人有良好的營養供給,就會有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現為精力充沛,充滿活力。如果飲食營養不足,就會發生身體功能減退,表現為精神萎靡,氣短乏力,工作能力下降。

合理的飲食營養可以維持人體的健康,但攝入養分過多或不足又可引起疾病。給你提供以下飲食參考:

每餐一葷一素一菇。每頓飯有一個葷菜,雞鴨魚蝦都可以,補充蛋白質;一個素菜,幾種蔬菜混在一起,補充纖維素和維生素;一菇是指香菇、草菇、金針菇、木耳等,因為菇類可以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提高免疫力,減慢細胞老化速度。當吃到不覺得餓,但還能吃時,就別吃了,這是七八分飽,適可而止的程度。進餐的程序上提倡飯前喝湯,有利於保持體形苗條。

衰老是一種正常的生物學現象,多出現於65歲以後。但是,嚴重營養不良會引起早衰。早衰會嚴重縮短壽命。解放前,由於生活貧困,我國人民多數營養不良,平均壽命僅35歲;現在平均壽命達70多歲。

隻有長期合理的飲食和營養,才能使人們保持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進而從事和完成各種社會活動。飲食失調可以影響到人體的功能乃至生命。總之,飲食與保健關係極為密切,為了健康長壽,就必須講究飲食營養,對於一些疾病用飲食治療也可收到滿意的療效。

(2)心理與保健

健康要從自身做起,正如健康格言所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最好的心情是寧靜。”請注重心理健康,了解心理保健知識。

如何進行心理保健

心理保健的方法和原則因人而異,但是對於大數人應該遵循一般性的原則:

◇要有自知之明

對自己要有一個全麵客觀的認識,要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了解自己心理脆弱的一麵,既不要盲目自信,又不要過於自卑。

◇接受自己

包括不討厭自己,不和自己過不去;理智地對待自己的優缺點;不對自己提出苛刻過分的要求;原諒自己的失誤過失等等。

◇充分享受幸福感

需要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對生活中幸福的事要學會發現,學會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