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保證運動健身的安全。兩年前的北京馬拉鬆賽,兩位猝死的長跑者讓人扼腕歎息,也從一個方麵反映出了國人在健身方麵的誤區。很多健身者在選擇運動方式前並沒有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於恢複手段也並不了解,隻是盲目地追求訓練強度,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身體狀況
身體一向不佳的人在開始鍛煉前應該進行體檢,聽取醫生的意見;能夠通過簡單的測試了解自己的心肺耐力、身體的柔韌性、體脂百分比等狀況,不進行體檢便可進行鍛煉,常易造成運動傷害。運動是不會速成的,循序漸進,防止受傷。循序漸進的目的是讓身體適應新動作和壓力,適應期需要2~3周。在此期間,運動量不宜過大,動作難度也不宜過大。傾聽身體訊息。當食欲不振、失眠、做事效率低、經常感到疲憊時,就要修正運動計劃,預防運動傷害,切忌運動過量。而且一定要在運動前做熱身,運動後做放鬆運動。
該不該運動,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看清晨剛睡醒時,你的脈搏次數。如果這時你的脈搏超過60次/分鍾,就表示你的血液含氧量不足,應該運動了。
要想動起來,還要選擇最適合自己、自己最喜歡的運動項目。能每天去健身房當然很好,但簡單的慢跑、快走、跳繩、做操等也不錯。可以挑選兩三個項目,一項室內的,一項室外的,交替進行。如果能有一兩個同伴,相互激勵,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運動和飲食
運動和飲食的關係就像車子的發動機和離合器的關係,如果雙方契合得好,在享受美味的同時,脂肪也不會儲存下來。
(1)運動和早餐
很多人都喜歡起床後,先運動再吃早餐,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春季,新陳代謝活動加快,劇烈的運動會使血糖降低,而引起一些生理不適的反應,而且還會降低食欲。還有當您吃多了的時候,有人會提醒您:“快活動活動!”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飯後運動會影響胃的消化功能,在飯後兩小時是做運動的最佳時間。在運動之前,您需要適量地補充一些水,以便在運動中,借著排汗排出體內的廢物。
(2)運動和飲水
運動中間喝水不要超過兩大口。當你感覺特別口渴時,說明你的身體已經長時間缺水了。即使在運動過程中也可以適當補水,以防體力不支。正確的補水方法是:口裏含一些水,緩慢咽下。每次補水不宜太多,而且水不能太涼,隻要能緩解口渴症狀就好了。
(3)減肥與飲食
運動後,可以正常飲食,減肥者兩小時後則能進食,否則會前功盡棄。有的人經常運動,為什麼怎麼也瘦不下來呢?這可能有許多原因:做完運動之後,大喝冷飲,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因此又攝取了很多的能量;或者運動後開懷大吃;還有運動時間太短,熱量消耗沒有實質的減少,不能達到消耗熱裏的時效。也就是說,運動消耗的熱量與飲食攝取的熱量沒有達到真正的“平衡”,從而導致發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