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預防高血脂(1 / 1)

人到中年,由於工作緊張,缺乏運動、生活飲食不規律,食用高脂肪食物較多,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脂與遺傳也有一定關係,如果家族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年輕時就更要注意預防血脂過高。血脂高,首先會影響人體的心血管係統,導致心髒病、冠心病、粥樣動脈硬化等疾病。

高血脂的預防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飲食營養要平衡,食物應多樣化,除米麵雜糧均衡食用外,要多吃綠色的新鮮蔬菜,常吃魚類、瘦肉、雞蛋、豆製品、牛奶、蒜、洋蔥、醋、水果等,少吃動物油及糖、奶油、油炸食品,不狂飲暴食,勿飲烈酒,少飲咖啡和濃茶。

(2)在日常的飲食中要特別注意補充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磷脂酰膽堿、三價鉻等有助於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營養素,特別是被稱為“血管清道夫”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它降低血中甘油三酯、膽固醇含量,抗血栓、抗血凝、改善血管彈性等功效十分顯著。

(3)生命在於運動,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鍛煉身體的方式,如做健身操、跑步、打太極拳等,但不要超負荷運動。

調節飲食結構、改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是調節血脂的三大法寶。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戒煙限酒,盡量避免長期服用使血脂升高的藥物,是對抗高血脂的有效方法。

運動可使身體的內分泌係統得到鍛煉,促進脂肪代謝,消耗能量,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強壯,身體更健康。

在藥物治療方麵,除西醫常規的降血脂的藥物外,中醫中藥在治療高血脂方麵有它的優勢。中醫認為,氣虛、痰濕、血淤是高血脂症的主要成因。根據中醫辨證將高血脂症大致分為5個型:分別為痰濕內盛(表現為困倦、頭暈目眩等)、氣虛血淤(表現為疲倦乏力、手足麻木等)、脾虛不運(表現為肥胖臃腫、四肢輕度浮腫、神疲乏力等)、脾腎陽虛(表現為顏麵浮腫、氣短乏力、夜尿頻、下肢浮腫等)、肝腎陰虛(表現為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咽幹唇燥等)。

經臨床及藥效學觀察,中藥有清膽固醇、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對改善和調節血脂代謝紊亂有明顯的效果,並且中藥具有副作用小、降脂後不易反彈的優點。

以下介紹一種自製降脂茶:鮮山楂30克、生槐花5克、嫩荷葉15克水煮,將要煮爛時用勺壓碎,再煮10分鍾,取汁當茶飲,連服3個月。

認識高血脂症,懂得如何預防和治療,就會遠離高血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