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養生防病須順應自然,這其中也包括晝夜晨昏的養生調攝。早晨是陽氣生發的大好時機,所以比較適宜於戶外吐納、活動肢體,這就是通常人們說的“晨練”。
一般來說,早晨起來,選擇適宜的方式進行鍛煉,可以排出體內濁氣,使氣血流暢,體質增強,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養生之道。但晨練並不等於“晨養”。一方麵,早晨的養生方法很多,如早餐、著衣以及梳頭、洗漱等,都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另一方麵,晨練如果不考慮氣象和環境因素,有時反而對健康有害。
晨曦微明、霧氣繚繞、林木繁茂,適宜晨練嗎?
生活中,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晨練時間定在天亮之前或天蒙蒙亮的時候,以為此時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鍛煉效果最佳。其實,據研究,後半夜經常出現的近地麵逆溫層,使得空氣汙染物在早晨6點左右最不易擴散,此時天才漸亮,卻常常是汙染的高峰期。此外,清晨氣溫低(每天最低氣溫一般都出現在早晨5點至6點期間),太早外出鍛煉易受“風邪”侵害,極易患傷風感冒,也易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症。
氣候規律表明,霧的出現概率以早晨最高。大霧彌漫,似乎給晨練增添了詩情畫意。殊不知,霧是懸浮於近地麵低空的水汽凝結物,其中常常溶解了一些從汙染源裏排出的有害物質,如各種酸、堿、胺、苯、酚、病原微生物等等。晨練的人,呼吸勢必加深加速,自然就更多地吸入了霧中的有害物質,從而極易誘發氣管炎、咽喉炎、眼結膜炎、鼻炎等疾病。
此外,人們普遍喜歡在草坪、樹林、花叢等有綠色植物生長的地方進行晨練,以為這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利於人體吐故納新。殊不知,植物的葉綠素隻有在陽光的參與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晨練的時候,陽光往往還沒照射到葉片上。所以在早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多少新鮮的氧氣,相反倒積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說,綠樹叢中是白天散步的好地方,卻不是清晨鍛煉的好場所。
綜合上述,晨練的最佳環境是:在晴日(無大風、降水等惡劣天氣)的天亮以後,空氣澄清之時,選擇無綠樹遮擋的開闊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