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要提防血管硬化(1 / 2)

1.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者應定期檢測血管

血管壁的病變,尤其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如果高危人群能對動脈粥樣硬化進行早期檢測,早期發現血管病變的狀況,醫生可以有針對性地推薦藥物或非藥物治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範冠心病、急性心梗、中風等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2.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疾病“元凶”

在醫院就診最多的慢性病人是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腦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而這些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的血管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生改變,也就是說“血管和人一起變老”,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被認為是動脈硬化的四大危險因素,這幾項危險因素疊加,也會使動脈硬化的發生的概率成倍增加。高脂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根本原因,而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

當發生動脈硬化時,可能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而血管內膜上卻沉積了越來越多的脂肪和纖維組織,醫生通常稱之為“斑塊”。這些“斑塊”一旦破裂就會出血,形成血栓後堵塞動脈,引發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險。

3.皮膚顏色異常:警惕血管病變

動脈硬化的初期沒有症狀,但是已經進展了的動脈硬化疾病則會出現疼痛、膚色異常、肢體麻木等症狀。

患有血管疾病時皮膚的顏色經常會有異常,皮膚出現蒼白可能是動脈閉塞引起的缺血,青紫則是靜脈血淤,而靜脈炎則會出現皮膚發紅。所以,皮膚出現顏色異常應引起重視。

4.早期檢測血管動脈

動脈硬化是悄無聲息的,想要從早期的症狀和身體不適現象來判斷病變是很困難的。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來講,管腔狹窄程度已超過60%~70%了,但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而管腔繼續狹窄直到表現為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等可能不需要很長時間。因此,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診斷就變得相當重要。

即使沒有出現明顯的動脈硬化症狀,也要定期檢測血管的結構和功能,如測量血壓、血脂、血糖都很有必要,還可以采用血管超聲檢查頸、股動脈內部有無斑塊。

5.哪些人應該做早期血管病變檢測

(1)有症狀的人,不明原因長期頭暈,活動後或歇息時有胸悶的患者。

(2)年齡大於30歲。

(3)血壓高於140/90mmhg。

(4)肥胖,BMI指數大於25.

(5)空腹血糖三次以上大於6.1mmol/L。

(6)平時壓力過大,運動量不足。

(7)有大量飲酒和抽煙嗜好。

(8)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家族病史。

(9)長期靜坐的人。

心腦血管病也叫心血管病。常見的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猝死、高血壓、腦溢血和腦動脈血栓等。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這些病呢?

(1)精神愉快。焦急、緊張、憂鬱、煩惱可引起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心前區疼痛和血壓升高等現象。

(2)勞逸適度。用腦過度,神經過度緊張,腦血管易出現血液淤滯現象。因此,應適當調節勞與逸的平衡。

(3)多吃素食。膽固醇和脂肪多的食物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類物質,易引起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增高。因此,應多吃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