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宮頸病變導致的宮頸癌的發生率近年來不斷上升。在女性的腫瘤病中,其發生率僅次於乳腺癌,已位居第二位,而且年輕宮頸癌患者有明顯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一大殺手。
1.宮頸癌發病年輕化
子宮頸是女性內生殖器的一部分。如果感染上細菌、病毒,或是外傷創傷,子宮頸都有可能出現問題。醫學上把女性子宮頸附近發生的各種病變稱為宮頸病變。子宮頸病變是常見的女性疾患,例如宮頸糜爛、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PV)等,最為嚴重的就是宮頸癌。
在婦女的腫瘤病中,宮頸癌的發生率僅次於乳腺癌,位居第二位。全世界每年都有大約20萬女性死於這種疾病。在發展中國家,宮頸癌的發生率是發達國家的6倍,而且8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發展為浸潤癌。原因很可能是這些國家的宮頸疾病篩查工作不甚完善。近年來的統計表明,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人在13.15萬人左右,而且年輕宮頸癌患者的上升趨勢明顯。現在發現,最年輕的宮頸癌患者隻有19歲。
據專家介紹,宮頸癌患者年輕化的原因,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HPV)的增加關係密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在過去常被認為是性病的一種,研究已經證實,HPV的感染50%是由於性生活傳播,而另外一半則是因為交叉感染。感染了某些類型的人乳頭病毒很有可能最終導致宮頸癌變。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宮頸癌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種感染性疾病。
2.早期檢查治愈率可達100%
從一般的宮頸癌前病變發展成宮頸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時間大約是10年。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可治愈的疾病,關鍵是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特別是婦科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早期宮頸癌,其治愈率可達到100%。
專家指出,預防宮頸癌變最好的方法是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如取白帶進行計算機輔助宮頸細胞學檢查。這種先進的檢查方法與傳統的檢查方法相比,雖然收費較高,但可以準確判斷宮頸的各種感染,甚至是癌前病變情況。
3.重視宮頸疾病
宮頸疾病是非常常見的婦科疾病。除了後果嚴重的宮頸癌外,宮頸糜爛、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也是應引起女性注意的疾病。
在育齡婦女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可能存在宮頸糜爛。研究人員至今也沒有弄清宮頸糜爛的確切病因。現在知道的是,宮頸糜爛可能和炎症、創傷或人體的內分泌情況有關。
宮頸糜爛的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到中期後白帶會增多,再往後有可能出現接觸性出血,並伴隨有腰酸的感覺,嚴重者也許不孕。
由於病因不清,宮頸糜爛的預防相對困難。專家的建議是要多注意個人衛生。這個病的治療方法較多,可采用藥物塗抹、激光治療或進行手術。
近年來研究發現,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並不一定就會得宮頸癌。在各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中,HPV16、HPV18型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的發生,關係更密切。所以,一旦計算機輔助細胞學檢查發現病人感染了HPV,就要密切關注病情發展。可以說,感染了HPV,就已經成為宮頸癌的高危人群。
HPV的感染正在趨向於年輕化,而且感染率也在逐年升高。HPV的高發年齡段在20~25歲之間,40歲以後情況會相對穩定下來。而感染人數的統計結果(美國),在就診的女性中,HPV的平均感染率大約在20%左右。
HPV的治療也包括藥物、物理和手術三種,但有可能複發。如果不徹底清除感染源,HPV的感染也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