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化如此之快,工作不順、壓力加大、家庭矛盾、失戀相戀、子女就學等等,都在影響我們的睡眠。有的時候,睡眠竟然能夠變成很困難的事情。你失眠嗎?你知道人該睡多長時間?睡不好帶來的潛在危害是什麼?有催眠的方法嗎?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失眠是一個文化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疾病,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們正處於失眠的煩惱中。
1.正常睡眠需要多長時間
人類對睡眠的需求因人而異,每天需要睡多少時間在同齡人中個體差異很大,即使同一個人夜與夜之間也不一樣。至今還沒有一個研究資料能確切地表明,人究竟睡幾個小時才最合適,凡能使你第二天達到精力旺盛的狀態所需的時間,就是你自己需要的睡眠。
醫學把人的睡眠分成:長睡眠型,即每天需要9~10小時睡眠;中睡眠型,即7~8小時;短睡眠型,即5~6小時。世界上有許多例子,他們每天睡3~4小時就夠了,如愛迪生、拿破侖、撒切爾夫人等,這些人被稱為短睡者;也有每天睡9~11小時的人,如愛因斯坦等稱為長睡者。人群中這兩者比例不多,隻占人群的1%~3%。長睡者和短睡者雖然總睡眠時間相差很多,但他們的睡眠質量和普通睡眠者是一樣的,但總的來說人的一生中每晝夜總睡眠時間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
2.睡眠有結構,好壞由此生
睡眠周期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清醒開始進入輕度睡眠(半睡半醒)、中度睡眠(睡著但易醒)、到深度睡眠(難以喚醒),這是非動眼睡眠。這時眼睛活動停止,也沒有做夢,大腦細胞完全休息,使精力得到充分恢複,所有身體的機能活動下降,呼吸慢而平穩,心率、血壓降低,新陳代謝減緩,表現副交感神經占優勢,腦電波速度變慢,波幅變大,體溫下降,生長激素分泌達到高峰,免疫物質產生最多,有恢複注意力、促進生長、緩解緊張情緒、使機體複原的重要作用。
10歲以前的兒童深度睡眠比成年人多,而且更深,當他們處在深度睡眠階段,幾乎不可能將他們弄醒。60歲以後深度睡眠明顯減少,甚至完全消失。經過70~110分鍾左右,進入第二階段性質不同的睡眠,此時眼球做間斷性快速地來回運動,叫快速眼動睡眠,呼吸變快、脈搏、血壓升高變得不規則等交感神經興奮現象,腦電波變快如同清醒時的腦電波一樣,在這一期睡眠將其喚醒,大部分人都說正在做夢,因此又可稱為做夢睡眠。如果遇有噩夢,夢境內容緊張、恐懼,使交感神經更加興奮,會誘發原有心絞痛、心律不齊、腦血管病的發作,甚至“猝死”的發生,這個階段與記憶的鞏固關係非常密切。從入睡開始到快速眼動睡眠結束為一個周期,如此一夜睡眠要經曆4~5個睡眠周期的交替。大部分深度睡眠出現在前麵2~3個周期,即入睡後3~4小時深度睡眠已經完成,這是恢複機體最有效的睡眠時間。
3.睡眠由機體內生物鍾進行掌控
生物體內的生理活動都有他們各自的節律性。人體為了使睡眠—覺醒周期保持與地球24小時自轉周期時鍾相一致,機體在丘腦下部內有個鍾叫作“生物鍾”,通過外部的太陽光,每天早上起床的時間,會自動地調整零點,把這一小時的差距撥正以適應地球自轉的24小時晝夜節律,保持每天晚上大約在同一時間睡覺,第二天早上又大約同一時間起床。夜生活過多的人,影響生物鍾零點的調節,久之,睡眠規律破壞,容易誘發失眠。
4.軀體疾病、心理因素、生活方式都會導致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