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規則:公司需要創業精神

新規則:個人也要引燃創業激情

在電影《暗流2》中,那些邪惡教士就是因為服用了一種毒性激素而獲得超凡能量。

就像給人帶來最大刺激的毒素一樣,激情(passion)就是一劑個人品牌的“毒素”,擁有這種“毒素“的個人,才能具有扭轉乾坤的超凡能量,具有更強的創新力、破壞性、進攻性、敏感度、執行力,才能積極主動、全力以赴。

激情管理的一個重要核心就是“畢馬龍效應”。

“畢馬龍效應”是一個心理學現象,意思是說,當老師們用特定的眼光去期望一個學生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接收到老師期望的暗示,變成老師嘴中所說的好學生或壞學生。當我們不經意老跟一個學生說他笨,他當真就變笨了,這並非魔術作用,而是一種期待作用。

在西方,“畢馬龍效應”廣泛存在與企業的管理行為中。一個案例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他非常強調無等級的管理策略。比如,微軟的職工,都有自己的辦公室或房間。每個辦公室都是相對隔開的,每個辦公室的麵積大小都差不多,即使董事長比爾.蓋茨的辦公室也比別人大不了多少。停車場也實施無等級劃分。甚至,在微軟西雅圖市總部辦公大樓,讓人奇怪的是整座辦公大樓內看不到一個鍾表,大家憑良心上下班,加班多少也是自願。

如果你向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請教,什麼是個人品牌的成功之道。江南春可能會給你兩句詩:為了使自己對生活發生興趣,我們曾經付出了多大的努力。這是安德烈·紀德的兩句詩。

江南春這樣解釋道,“我們隻有熱愛一樣東西或一份工作,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才會長久不息地傾注自己的熱情。熱愛一份事業,並為此努力奮鬥,那麼即使最後沒有收獲如何驚人的成功,至少過程是快樂的。那也就值了。”

一個足球場上的故事表明,激情才是讓個人品牌光芒四射的元素。

2004年7月5日,希臘神話在歐洲杯再次上演,希臘在裏斯本光明球場1比0戰勝了東道主葡萄牙隊,曆史上第一次登上歐洲冠軍的寶座。

幾年前,希臘在歐洲連二流球隊都算不上。希臘用3年時間脫胎換骨,一切皆因一個德國教練:奧托·雷哈格爾。

雷哈格爾——德國媒體口中的“奧托大帝”。希臘近3年的所有漂亮仗都是他指揮的,戰勝法國隊的又一“希臘奇跡”也是他一手締造的。當2001年8月他從德國遠道而來接手希臘隊時,德國人曾擔心他一世英名會葬送在奧運的故鄉。

在雷哈格爾執教前,希臘隊比較散漫,隊員不齊心。雷哈格爾到任以後,對這支隊伍進行了調整,雷哈格爾的調整之道就是給希臘隊注入毒性元素——激情。

首先,他給隊員樹立了一個超前的遠見。他告誡隊員,“你們代表希臘隊在國際賽場上獲得成功,要比你們在俱樂部獲得成功更受人關注。”

同時,雷哈格爾了解希臘隊的實力,上任伊始就為其量身訂做了穩守反擊戰術,但這不是全部,他所做的最根本改革是為希臘隊注入了高質量的戰術素養,憑此,他令希臘24年來首次闖進歐洲杯決賽圈,並殺入四強。另外,雷哈格爾強調團隊作戰。

現在,讓我們銘記雷哈格爾的那句激情口號:凡事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