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規則:左腦為王
新規則:右腦為王
2003年初,諾基亞風光無限,摩托羅拉卻是士氣低落。身為摩托羅拉資深工程師的羅傑·傑利科(RogerJellicoe)也是前景黯淡。他曾為摩托羅拉設計了無數款手機,其中包括在1996年設計的暢銷機型StarTAC。
當時,諾基亞那種直板“雪糕”式手機正風行天下。摩托羅拉手機部的工程師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做反方向遊的魚”,做出了一個薄得不可思議的手機模型——厚度為10毫米,隻有普通翻蓋手機的一半。羅傑·傑利科成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其目標很明確:做出市場上最薄的手機,並在2004年2月的美國電影奧斯卡頒獎儀式上推出。
後來,在摩托羅拉的工程師看來,V3項目絕對是一個例外。因為在設計研發新產品過程中,摩托羅拉有著嚴格的流程,共有13道之多,如果按照摩托羅拉的設計流程來走,V3項目很可能一開始就會夭折。
V3項目的“打破常規”顯然不止於此,在團隊建設上,傑利科也采取了新的策略。他吸引到了另兩位靈魂人物的加盟,分別是機械工程師加裏·韋斯(GaryWeiss)和工業設計師克裏斯·阿恩霍爾特(ChrisArnholt)。他們快速組建了一支隊伍,吸引到了20位工程師的加盟,並製定了一份手機部件設計的清單:天線、話筒、鍵盤、照相機、顯示器、光源等。摩托羅拉主管無線通信的高級經理羅布·沙多克(RobShaddock)、摩托羅拉總設計師詹姆斯·威克斯(JimWicks)也給予這個項目極大的協助,使得研發經費不是問題,工程人員不是問題。
V3團隊的最大難題是在技術、設計上,他們采取了“打破常規”的做法。比如,把天線裝在底部手機話筒裏,而不是放在手機頂部;他們重新調整手機的內部結構,把電池改為與線路板並排而置,而不是放在線路板後麵。V3的側鍵設計在手機蓋上,而不是像普通手機那樣在機身上。
2004年夏天,V3正式推出,這比原先預定的目標推遲了幾個月。2005年年底,也就是V3推出的一年後,僅2005年第四季度,摩托羅拉手機發貨量為創紀錄的4470萬台。據估計,在這大約4500萬部手機中,V3手機至少占了三分之一。
為了找到摩托羅拉反敗為酷的秘密,2006年,我花了大量時間采訪了大量摩托羅拉的經理人,從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高瑞彬、摩托羅拉移動終端事業部北亞區總經理戴德邁,到摩托羅拉移動終端中國區總經理任偉光、摩托羅拉“明”設計師陳銘鏞等。就如V3的成功一樣,摩托羅拉找到了數字時代的遊戲規則,摩托羅拉人稱之為“設計導向”取代“技術導向”。
從“技術”到“設計”,摩托羅拉戰略變化的背後,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換一種話講,摩托羅拉曾經是左腦時代的冠軍,但在數字時代,摩托羅拉開始啟動右腦思維。
歡迎進入右腦時代。這是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DanielH.Pink)一直鼓吹的理念,在他看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未來屬於那些擁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左腦”統治的邏輯、線性、計算能力為主的“信息時代”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以創意、共情、模式識別、娛樂感等“右腦”能力為主導的“概念時代”。
讓我們看看“左腦”和“右腦”到底有什麼本質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