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規則:“情商”萬歲
新規則:“搜商”者生存
“Google是最好的圖書館”。
這是全球管理大師、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說過的一句話。出了幾十本書的大前研一從不看書,他覺得“書籍會讓我困惑”。他的研究材料都是從現實中得來,研究公司的時候,他會查詢數據,到一線去,和顧客、員工進行交流等等。大前研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描述自己的學習觀:
“我會引用一些經典著作,但不會引用其他管理者的言論,我根本不看書。我的出版商有時候就會擔心,問我是否確定所有的內容都是原創,他們擔心我抄了別人的卻不注明出處。我的作品沒有參考文獻。如果我要搜集資料,Google是最好的資源。如果有些事情我不了解,或者有些名字記不住,我就用Google搜集。無論如何,我不是讀書的。”
不可否認,類似於Google這樣的搜索引擎不僅改變了互聯網的生態,也改變了人們行為做事的方式。在《華盛頓郵報》上,一位名叫喬爾·艾肯巴克(JoelAchenbach)的人這樣描述搜索的革命:
太初,Google問世之前,大地一片黑暗。
我們在圖書館裏跌跌撞撞。我們埋首於《世界百科全書》。我們翻閱《期刊文獻書目索引》裏麵密密麻麻的文字。
我們聽信捕風捉影的傳言,以及所謂權威專家信口雌黃。我們瞎猜。我們揣度。最後,我們放棄,自甘墮落於無知之境。
現在,Google世紀大放光明,我們才曉得前Google時代的世界是如何幽暗隱晦。在遙遠的未來,曆史學家將通稱Google現身前的時期為“黑暗時代”。
這是一段肉麻但並不太過分的文字。現在,一個新的革命性的名詞出現了:搜商。
在中國搜索總裁陳沛看來,智商、情商和搜商,是一種互補關係,三者共同決定著人生的成敗。也正因為如此,他甚至創造出了一個搜商公式:
成功=智商+情商+搜商
搜商的核心是搜索,說的簡單點,搜商就是人們的搜索智力。搜商這個詞彙雖然出來的時間並不長,我在百度裏搜了一下,相關網頁已經有14500篇。在陳沛看來,“搜商”有三種不同觀點或主張:
第一:搜商僅指人們運用搜索引擎的智力。這是狹義的“搜商”概念。這樣理解“搜商”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在當代,搜索引擎作為搜索工具,具有無可比擬的先進性,如果沒有搜索引擎的存在,我們是不可能提出“搜商”概念的。
第二:搜商是指運用物質性工具進行搜索的智力。這是一種廣義搜商的概念。這裏強調了搜索的工具性,但是“工具”的含義並不局限於搜索引擎,還包括諸如圖書資料、目錄索引,。但它不包括非物質性工具,比如人的知識。
第三,搜商應指人們所有搜索行為的智力。這是最廣義的“搜商”概念,我們不妨叫它“泛搜商”。它包括了“搜索”一詞的一切應有之義。
對真正的“搜商”高手而言,別以為僅在搜索框裏輸入幾個字就叫搜索高手,那些“搜商”高手也有一些秘密武器。比如,使用更為詳細的名字去指揮Google的搜索功能,從而搜索道任何含關鍵字的未被保護的服務器文件夾,在youtube網站上,有人公布並演示了這個特殊的命令:-inurl:(htm|html|php)intitle:"indexof""lastmodified""parentdirectory"descriptionsize"想要搜索的內容"。
我搜了一下SteveJobs(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公司CEO),果然有與眾不同的發現。
你的“搜商”夠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