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
年開始,用友開始對員工采取年薪製。據說用友的薪資水平在軟件企業中具有很好的競爭力,有記者曾經指出,“就算跟微軟比,在員工層麵,薪資水平不比它有太大差異,幹部可能比微軟稍弱一點。”
用友認為年薪製以一個相對長的周期來考察員工的業績,不是以一個月短期來論英雄,更能反映出員工的真實水平。
不少公司對於員工離職創業采取謹慎的態度,尤其是前員工希望“回頭”時往往沒有機會,但用友對此的態度卻十分開明。
在用友的發展裏程中,很多從用友出去的員工或者經理在外麵“闖”了一段時間之後,又重新回到了用友。對於願意回來的員工,用友依然是敞開懷抱熱情歡迎。
用友希望員工能夠有自己創業的機會。王文京甚至在這一點上十分開放,他多次提出,用友是全國最大的ERP公司,用友的眼光是放在海外的,做一家國際化的ERP公司。不論員工出去自己創業還是做與用友業務相關的事業,用友都不會阻攔,員工有了更好的發展空間,公司應該恭喜他。
正是因為用友的潛力和王文京的個人魅力,讓用友的員工相信自己和公司會一起成長。還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不是自己去做任何一個公司,或者去任何一家其他的公司都擁有這樣的老板和機會。
五、選出積極的人
傑克?韋爾奇說:“要找到你能找到的最佳人才,一定要留心找最聰明的人,這樣的話可以向他們學習,並一直保持好奇心。我有很多的貴人相助,有很多的指路人,我很多的導師都是我的員工。你總是可以從別人那裏學到很多的東西。”
在他看來,為企業挑選合適的人才,並讓這樣的人才能夠成長起來,是企業高級領導層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企業的高級管理層要有慧眼識英才的本領。
在韋爾奇眼中,每一個公司都會對員工進行評估,企業裏通常存在兩種人,一種是通過對照財務他的績效達標了,其行為取向、價值觀與公司相符,公司就他給提升空間。另一種人績效沒有達標,與公司的價值觀又不相符,總是偷偷摸摸的,不誠實,那就請他走人。
上麵提到的這兩種人都很容易處理。但還有一種人,沒能達到財務指標,但他與公司的價值觀相符合,對於這些人,韋爾奇建議應該給他們重新調配工作,把他們放在不同的環境裏,給他們一些機會。
其實,企業中還有一種人,他們是能夠殺死一家公司的人。這類人能夠達到績效指標,但是他們的價值觀和公司的價值觀不相吻合。事實證明,很多公司接受了這些能達到績效指標、但素質很差的經理,結果造成了一個公司價值觀的最終崩潰。這種人是造成企業滅亡的罪魁禍首,一定要慎用。
王文京在如何選出合適的人上有著其非常獨到的一麵,不管是對管理層的團隊,還是對公司中一般員工,都是如此。
1997年,人力資源的概念被媒體熱炒。用友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注重人的挖掘、培養、留用、提升和職業規劃等。
郭延生回憶說,“正式開始是1997年。我做部門經理比較早,1994年3月開始,我原來做部門經理也管人,也培養人,知道人力資源的一些東西,人力資源這個概念當時並不是很時髦,也不是很興盛,當時還叫人事。我們公司那時候有一個人事部,沒有人力資源部,1997年才成立人力資源部,也就是1997年人力資源這個概念才被大家認可,被提到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