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軟件業最寶貴的就是人才(6)(1 / 1)

四、做到人盡其用

盡管團隊相對穩定,但用友也曾經有過3次人才出走的危機,最嚴重的一次是2000年底。在NC開發的過程中,出現了搞工程技術的一個經理,搞數據庫的一個經理和搞底層設計的三個骨幹出走的事件。王文京解釋說,其實那次用友人才的流失,是受了.com虛熱的影響,.com公司紛紛到用友來挖人,但當時離開的人相當一部分又回到了用友。

筆者曾接觸多位用友的員工,其中數人用“人性”兩個字評價用友的福利和薪酬。據說“獎金和公司業績掛鉤,季度獎金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來當期的經營,公司福利和薪酬在行業裏是中上水平”。

他們說話時言語裏流露出喜悅,“薪酬不錯是一方麵,我們內部的晉升通道很暢通。”

所謂的通道之一就是說用友的內部招聘製度,內部人隻要覺得自己適合哪個部門的什麼職位都可以毛遂自薦。

“這樣不僅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避免將優秀的人放在錯誤的崗位上。”

利科特的管理類型理論認為,權威/控製的力量具有負麵效應(下屬反感影響業績)。高業績管理類型的共同特征(組織成員具備有良好的合作意願)。每個成員都把自己當作組織一員。良好合作意願來源於管理行為,即不以“工作”為中心,而以“職工”為中心。

王文京說,“經營一個企業和做很多事一樣,就是要把最基本的東西做好。那些最基本的東西看起來很簡單,每個人都懂,但恰恰很多人沒有把最基本最簡單的東西做好。產品要做好,服務要做好,要善待員工……這些全是常識,是基礎性的東西,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如果某天你加入了用友公司,你會發現,他們有一個特色,那就是你不會被輕易辭退。

也許你一開始的業績不太好,但你並不會馬上收到辭職信,你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機會--內部待崗。在待崗期,有各種各樣的培訓,幫助分析你業績不佳的原因,人力資源部門會給你一些建議,然後找出解決或者調整的辦法。

用友管理者一般不辭人,用友將員工流失率作為幹部的考核指標,幹部一般不輕易辭人。“能幹活的人一定留下,混事的人一律辭掉。這樣可能流失率會有所增加,但是隊伍更純潔了,比起留下一個人幹,一幫人混要好。”

在用友公司,內部“轉崗”往往會在公司總部、各區域、各分公司進行流動,盡量讓因為“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的業績不佳者找到合適的位置。

當然,待崗並非說毫無壓力,比如對於管理幹部,用友公司明確要求“能上能下”,如果能力不到,就要被調整,當然並不是簡單的進行免職,而會有一些特別的“照顧”,比如提供更多的崗位來選擇,深入溝通、妥善安排。

《計算機世界》的報道說,1999年用友開年初管理會時,有40多個經理參加會議,而2000年開會時隻剩20多個經理參加會議。(據說經理並非免職,而是業務調整,部門經過整合,許多位置不存在了。)

《人在企業》一書披露,“2000年就更嚴格了,對幹部全年進行考評,每個季度考評一次,考評完以後,公司會把考評結果公布,而且是排名製,到年底的時候,依據全年考評結果決定幹部的獎勵、晉升、降級、免職等。”

在用友,每一個新員工都配有一個導師,導師對新員工工作進行指導。一個月後進行考核,三個月進行“轉正答辯”。他們答辯非常嚴格,以研發人員為例,試用員工站在講台上,隨機抽取一段程序代碼去講,據說,有的員工在講台上兩腿緊張地直“哆嗦”。通過答辯後,員工才可以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