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用友財務軟件通過財政部評審。“能不能通過財政部評審,我們自己都沒有把握,因為,開始我們還是一個不起眼的民營企業。財政部在這方麵的政策水平非常高,要不然也不會有國產財務軟件今天的繁榮。”
1990年夏天,用友辦了第一期代理培訓班。
1991年,用友成長為財務軟件第一,並保持住第一的位置。
“從最初的DOS版、網絡版,到Windows平台,到現在又有新的發展,……單項冠軍不行,必須是全能冠軍。”這是王文京在總結用友20年時的感想之語。
就這樣,用友在艱難的草創之後,王文京夢想的種子迅速發芽,進入了茁壯成長期。
五、創業的“三圈理論”
成功與失敗、鮮花與淚水、興奮與悲傷,創業最初的發展方向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創業的終極命運。
不妨先看看流行的“龜兔賽跑”20版故事:兔子在第一次失敗並認真總結教訓後,又找到烏龜說再比賽一回。結果,這一回兔子沒有睡覺偷懶卻又失敗了,為什麼?因為兔子在發令槍響後跑錯了方向。
這個寓言對於競爭殘酷的市場來說,其啟發意義是很大的。就像兔子跑錯方向,輸掉了比賽,如果一個企業家在經營方向上產生了錯誤的判斷,那麼其對企業生命的影響可能就是致命的。
王文京在回顧自己的創業曆程時,他提出了一個創業的“三圈理論”。
王文京說:“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已成功一半。這可能有些誇張,但方向的選擇確實是你戰略選擇中最重要的。方向選好了,起點高低並不重要。對大多數創業的人來講,大家幾乎都是從零開始、白手起家。我看了很多中外名人的傳記,發現他們都是白手起家。包括今天很多世界上大的公司,當年都是從很小做起來的。”
王文京形象地把選擇比如為畫圈,做方向選擇時要畫三個圈。第一個圈就是前景,就是你選擇的領域未來有沒有發展前景,不要管現在是不是很紅火。
從1988年開始創業,可以說用友一開始就畫出了一個有前景的圈。當時很多人還沒聽說過“軟件”這個詞。曾有當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上學的學生回憶,在20世紀90年代初,他和同學在路邊看到過“用友軟件”的招牌,甚至還和同學爭論過牌子上寫的是“朋友”還是“用友”,這個名字是寫錯了還是故意這麼做的。這位學生還說,“沒想到,十年之後,用友竟然這麼出名了。”
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逐步成長起來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其中還有大量和王文京幾乎同時起步的公司。
王文京所指第二個圈是興趣,就是個人對選擇的事情有沒有興趣。不可否認,王文京對他的創業保持著持續的激情,無論任何時候接受采訪,他都在言語之間透露出興趣對他事業成功的重要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事,可以發揮智力潛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興趣的事情,則隻能發揮智力潛能的20%左右。《論語》有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把學習劃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知學,就是了解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是是好學,即是對學習有興趣;最後則是樂於學習。顯然我們可以發現,知學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樂學。事實上,擁有興趣並樂在其中,往往能造就我們前景的韌性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