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軟件作坊到軟件大王(5)(1 / 1)

一次王文京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透露,“從1988年下定決心下海創辦企業一直到現在,這個目標始終沒有改變。我一直希望自己成為在某個領域裏有所建樹、有所成就的一個實業家。也許當我老了,想法可能會不一樣,但至少現在我還沒有改變。”

創業伊始,王文京就為自己確立了一個使命,就是要發展軟件產業,讓所有的華人使用。當時他提出這個使命的時候,公司隻有幾個人,有的人也笑他,說他這個使命太高。但王文京就是這樣想的,也一直為這個夢想而奮鬥著。

如果你去用友公司,請王文京講講關於追求夢想的經曆,他也許會給你看三張圖片:一間房、一棟樓、一個產業園。

在用友起步的階段是第一張圖片,9平方米的房間、一台電腦,兩個人的努力工作場景;第二張圖片,逐步發展到一棟樓,一個知名的公司,一群忙碌的身影;再到第三張圖片,龐大而優美的產業園占據了圖片中心。

王文京對夢想有著強烈的實踐願望,正如他所說的,“比較幸福的人應該是在法律範圍內做自己想做的事兒,比較遺憾的是自己想做的事兒沒有做成。但是最不幸的就是自己想做的事兒是沒有去做。”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夢想最後是不是完全實現了,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這麼一個你矢誌奮鬥的夢想。因為你有這樣一個夢想,實際上你就有一個方向,你就會按照這樣去努力。隻要這個夢想是“正常的”,都會有結果、都會進步、都會有發展。

四、第一張七千塊的支票

在講述用友創業史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比爾?蓋茨的創業史。盡管比爾?蓋茨的成功人生被講述過無數次,也被演繹成了無數版本,但其創業故事可以很簡單地概述出來:

當蓋茨進入哈佛大學以後,他為寫程序、打遊戲經常逃課,電腦的誘惑對他實在太大了。1975年的冬天,蓋茨和他的夥伴發現了商業機會,然後他們在整整兩個月裏,一直沒日沒夜地編寫、調試程序。兩個月通宵達旦的努力成就了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

Altair

8800的BASIC編程語言。

這時的蓋茨認識到:電腦的發展太快了,如果堅持到大學畢業,他就可能錯過一個絕好的機會。隨後他毅然選擇退學,開始創業,投身到個人計算機軟件開發的事業中。

蓋茨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發現機會後,就毅然投身其中,並持之以恒的付清實踐。從蓋茨的成功中,我們可以發現,每個人都可能成功。隻要你看準了機遇,並及時地出手,緊緊地抓住它,你就向成功邁進了一步。

不少人將王文京比作是中國版蓋茨,因為他們身上擁有很多相似的特質。投身軟件,王文京的堅毅和勇氣與蓋茨相比毫不遜色。雖然沒有經曆過蓋茨創業初期的官司糾葛,但王文京麵對抉擇的難度和創業初期持續的努力過程與蓋茨是相似的。

從機關辭職後的王文京,檔案關係就到了街道,換句話說就成了待業青年。此時的他失去了單身宿舍,也失去了139塊的工資。但他得到了在一個大時代實踐自我夢想的機會。

王文京和蘇啟強在創業之前就已經發現,幾乎每個單位都有對財務軟件的需求。“在機關做的時候,我就感覺到社會對財務軟件其實有需求,但那個時候沒有什麼專門的公司幹這個事兒,我覺得可能是一個機會。那時候各個單位都自己開發,自己用,沒有一個統一高效的軟件,也沒有專門的商業機構來做這個事兒。”王文京說。這樣敏銳的商業感覺讓他決心自己去做一個財務軟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