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奮鬥的一代!(2 / 3)

當年在跨國公司參加培訓時,我們專門針對正向思維這個話題做過訓練,即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積極地想辦法,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條路走不通,就嚐試走另外一條路,一次一次地失敗,一次一次地站起來,再一次一次地前進,早晚有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人們在經曆了一次一次的失敗之後,會終成正果。我特別欣賞曾國藩的理念:“屢敗屢戰”,就像人們常說的那樣: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盡管每個人都有很多潛能,但是因為沒被逼到份上,才沒有機會施展出來,當一個人麵臨淘汰,麵臨生存危機的時候,都會煥發出無窮的力量。現在的大環境還沒有那麼殘酷,人們還沒有感受到那種巨大的壓力,不像當初我們上中學時那樣:一顆紅心兩種準備,考不上大學就要上山下鄉到農村去當農民,命運會因此而徹底改變,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我認為年輕人應當敢於“先置之死地而後生”,不要怕把自己逼到絕路上去,要記得: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年輕就可以不斷嚐試,年輕就可以承受失敗。另外,很多東西都是事在人為,要有耐心,要有平和的心態。當年我大學畢業後,一直住在兩個人一間的集體宿舍裏,7年之後才住上了並不屬於自己的一套小房子,14年之後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套小房子。其實,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隻要奮鬥的過程有意義,生活就有意義。

很多中國企業,都是因為缺乏正向思維而陷入困境,麵對比自己檔次更高的國際知名品牌的打壓,麵對比自己檔次更低的本地雜牌軍的搗亂,很多國內名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何突破成了這類企業最頭疼的問題?就拿國內知名的體育用品企業李寧品牌來說吧,要想實現戰略突破就不得不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情況下李寧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定位能站在耐克和阿迪之上?千萬不要說:那不可能。一定要反複問自己:什麼情況下能?如果大家學會了這種思維模式,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困難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難以突破。對於80後來說,可以這樣問自己:什麼情況下我的收入每兩年可以翻一番?當你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了,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麼,需要增加什麼知識,需要具備什麼技能,需要展現什麼能力,需要創造什麼價值,這樣一來人們就會發現差距在哪裏,就能夠“缺什麼補什麼”。大多數人之所以失去奮鬥的精神是因為找不到“著力點”,看不到希望,不知道往哪個方麵去使勁。當然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雇傭80後的企業沒有給員工一個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大家不知道做到什麼樣才能晉升?在某個崗位上做多少年可以晉升?晉升了會得到什麼利益?晉升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是什麼?如果每一個員工都能有一份職業生涯規劃,難道他們會不奮鬥嗎?我不相信!

很多民營企業家都在我麵前抱怨招不到好的員工,即使好不容易招來了也留不住,現在的年輕人不好管,問我有什麼好的辦法才能招到優秀的人才,才能留住優秀的員工,才能把他們教育好、培訓好。我隻要問他們幾個問題,他們就傻眼了,因為招不到優秀員工的根本原因就是老板的思維方式有問題,他們沒有站在80後的立場上看問題,而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問題,沒有展現出對員工起碼的尊重。如果老板們能問自己:什麼情況下能招到當今社會最優秀的一批人?什麼情況下優秀的員工願意留在企業努力奮鬥?什麼情況下員工不用上司管理就會非常努力自覺地工作?這些問題想清楚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接下來就是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