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喜歡享受,絕對不是什麼過錯,是應該提倡的好事,一個人隻要喜歡享受,就容易激勵,最怕的就是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所謂。隻要經常讓年輕人看到別人是怎麼享受的,他們就會眼饞,他們就會發奮,他們就會努力,我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我很認同“錢花出去才是自己的”這個理念,所以多少年來我都是掙多少錢花多少錢,讓周圍的人驚訝不已。我從來不會為了將來而犧牲現在的享受,更不想為了明天過上好日子而委屈自己,這種思想多多少少是受了美國人的消費觀念影響,當然這種消費觀念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講並不是壞事,唯有這樣才能拉動內需。對80後來講,最想擁有的一件商品莫過於住房,但是指望用3~5年的薪水就能買得到住房卻是不切實際的妄想,即使是在美國或者新加坡這樣的發達國家,年輕人買房也需要用20~30年的時間來償還按揭貸款,沒有幾個人可以在10年內還清貸款,除非發了大財或者中了大獎,畢竟住房在任何國家都是價值最高的大件商品,需要用幾十年的收入才能買到,所以80後必須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值。
要想解決好80後的住房問題,就要參照發達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的好企業曾經采用過的好方法,不要再摸著石頭過河,要學會借鑒和借力,這樣就可以為上億的80後圓夢。房價高暫時解決不了,因為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切身利益,沒有人跟自己過不去,當一項政策與執行者的利益背道而馳的時候,結果可想而知。所以稅製不改,土地價格就下不來,這是必然的。宏觀的問題我們解決不了,但是可以在微觀層麵做文章。在我這個外行看來,解決80後的住房問題並不難,隻要采用首付比例低(比如10%),按揭時間要長(比如30年),就可以滿足相當一部分80後對住房的剛性需求。當然可以采用兩個人結婚才能得到這種優惠的方式(就像新加坡一樣,一個人不可以擁有“政府組屋”,必須是兩個人才行),並且兩個人隻能擁有一套住房等措施,從源頭上避免極少數80後成為炒房子的投機者。
當然,讓80後園住房夢,也需要開發商的配合,我相信未來十年,關注80後,為80後建房,將是房地產開發商的主要任務,誰認識到了80後市場與60後、70後市場的分別,誰就能掌握未來的主動權,誰就可能成為未來房地產市場的佼佼者,現在還沒有看到哪家大型房地產企業旗幟鮮明地打出口號:為80後建房。一旦有哪家企業帶頭針對80後建房,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就會進入“小眾化消費”的階段,就會實現升級換代。因為“大眾化消費”時代隻要把房子建起來就能賣出去,而“小眾化消費”時代需要精確把握目標客戶的需求,提供目標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過去的開發商基本上沒有目標客戶群的概念,所以一個小區裏什麼人都有,由於大家的需求不一致,所以做一件事情就很難達成共識。如果一個小區裏都是80後,那麼開發商就很容易根據80後的需要去設計產品,提供服務,讓80後待在一個專門為他們打造的社區裏,就會越來越開心。
盡管發達國家沒有明確地這樣說,但是實際上他們正是利用按揭貸款這個工具來實現社會的安定與穩定(不管什麼事情都要記住“利益驅動”這個法寶),當人們背上了30年的貸款,就會希望社會安定,就會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因為一旦失去穩定的工作,就無法按時償還貸款,就有可能失去住房,就會失去一個人的信譽,從此以後再也無法獲得貸款。每個年輕人都很聰明,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從浮躁轉向踏實,老老實實地打工還錢。當然聰明的企業為了留住員工,還可以設計一些具有留人作用的配套措施,幫助員工支付部分首付款,隻要一個員工願意在一家企業長期服務,並簽訂相應的協議,就可以得到部分無息貸款、低息貸款、住房補貼,從而幫助年輕人盡早得到住房。當年我在中國惠普工作時就是這樣,公司給大家提供無息貸款購房,根據貸款數額確定在未來XX年中從工資中逐月扣除。另外,每個人隻要不離開公司就會得到一個特殊的補貼,不過如果你在規定日期之前提前離開公司就需要把補貼還給公司。可以說,聰明的企業永遠都是站在員工的立場上去設計管理製度,並用經濟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留住好員工,讓員工心甘情願地接受“退出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