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個名叫葛裏斯曼的銷售人員,他銷售安全玻璃的業績一直在北美地區名列第一。在一次頂尖業務員的頒獎大會上,主持人說:“葛裏斯曼先生,你的銷售業績一直保持第一,請問你有什麼獨特的方法?”
葛裏斯曼說:“每當我去拜訪一個客戶的時候,我的皮箱裏總是放了許多塊切割成15公分見方的安全玻璃,我隨身還帶著一把小鐵錘。每當到客戶那裏後我會問:‘你相不相信安全玻璃?’如果客戶說不相信,我就把玻璃放在他們麵前,然後拿錘子往玻璃一砸。當他們發現玻璃真的沒有裂開時,就會驚訝地喊起來:‘天哪,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時,我就趁機問:‘你想買多少?’這樣買賣就成交了,而整個過程還不到1分鍾。”
當葛裏斯曼講完這個故事後,公司幾乎所有銷售安全玻璃的業務員出去時,都會隨身攜帶著許多塊安全玻璃以及一把小鐵錘。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發現葛裏斯曼的業績仍然是第一名,對此,他們覺得很奇怪。於是,在第二年的業務員頒獎大會上,主持人又問他:“他們已經做了和你同樣的事情,為什麼你的銷售業績仍是第一呢?”
葛裏斯曼笑一笑,說:“我的秘訣其實很簡單,我早就知道當我上次說完這個點子之後,其他業務員會很快地模仿,所以,自那時以後,我到客戶那裏時,就把玻璃放在他們的桌子上,然後問他們:‘你相信安全玻璃嗎?’當他們說不相信時,我就把錘子交給他們,讓他們自己來砸這塊玻璃。”
葛裏斯曼的經驗告訴我們,進行產品演示會顯著地提高銷售業績,而產品演示過程中,如果讓客戶親身體驗,那麼可信度將會更高,客戶購買的可能性將會更大。
寶潔公司在宣傳他們的產品時就經常做一些有效的產品演示,尤其在開發一些偏遠的農村消費者時,產品的演示往往會達到最顯而易見的效果。演示的目的就是讓農村消費者達到眼見為實的效果,滿足他們的心態,爭取通過這種方式做到先入為主。根據消費心理理論,同樣是一種產品,沒有什麼太大差別,隻不過牌子不一樣。同樣是一包洗衣粉,消費者沒有看到過這包洗衣粉洗衣服的效果,我就先讓他用我這個產品洗衣服,衣服很髒,隻要一搓就洗幹淨了,這時,一個信號傳給他,這個可以洗幹淨,這個很好!他接受。當第二個產品再給他看時,心態就會有兩種變化,第一,“我都看過,跟剛才的都差不多”,消費者很容易記住的是第一種示範產品的功效,卻不會記住第二個產品了。
寶潔公司在示範中,會設計許多有衝擊力的畫麵,來增加消費者的記憶。舉個例子,在演示汰漬洗衣粉時,我們不會去拿一塊看起來比較髒的布,“你們看這很髒哦!”然後拿去洗,我們會在這個環節上告訴消費者,“這是一包汰漬洗衣粉”,這時,先讓消費者記住。“這裏有一盆水。”消費者便開始聯想,哦,是要有水來洗東西了,就記住了。“大家看,這是一塊白布。”確實很白,白得耀眼。又是一個刺激,衝擊過去。道具齊備了,請出一位消費者上台來聞一聞,“啊,是醬油!”是不是醬油?是!好,我們現在把它倒到這塊白布上,“唰”,頓時,白布上是一片黑。銷售人員又拿出一瓶,“這是什麼?聞一聞”。“這是菜油!”大聲講,“菜油!”啊,好髒呀!“行不行呀?”,“不行,還不夠!”“啪!”“這是炭灰,啪!”一下子又撒向白布。“髒不髒呀?”所有消費者都齊聲呼叫:“好髒啊!”這時,銷售人員拿起洗衣粉,重複刺激,“這是一包汰漬洗衣粉!”消費者就會開始聯想,雖然還沒有去洗,就會讓你感覺到,這包汰漬洗衣粉可以把汙垢洗去。“我隻需要二勺”更加形象量化,放到水中一攪和,再一次舉起那一塊白布,“髒不髒?”“髒!”在眾目睽睽之下,將白布放進去,稍加搓揉,白布提出水麵已是潔白得耀眼,再一次衝擊他們的視覺。這就是汰漬洗衣粉的著名營銷手段,它通過和消費者的互動達到了絕妙的效果。
寶潔公司不是隨意地設計這個產品演示,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節,都是根據消費者的心路曆程,按照心理學來設計活動的。為什麼這麼幹淨呢?因為寶潔公司汰漬洗衣粉還有超級因子,超級因子,是一個專用的術語,許多人都聽不懂,銷售人員就把它形象化了,“超級因子,超級潔白,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油漬、血漬、汙漬,能夠使你的白衫光潔如新,彩衫更加明亮!”再次告訴你,汰漬洗衣粉如何如何如何地好,而且用量不多,隻需二勺!(再次刺激你的記憶)。在這個循環當中,我們的活動並沒有完,剛才配合我們演示的消費者,剛才聞過產品氣味的朋友,我有獎品送——一包汰漬洗衣粉。因此,許多農民兄弟都來參與,有效地刺激了圍觀者。同時,也刺激了潛在圍觀者參與的欲望。寶潔公司是個成功的產品演示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