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5章 客戶部工作流程(3 / 3)

(5)貨物一經發出,將發出貨物的規格、數量、車皮號碼(車牌號碼)傳真或電報通告收貨部門,同時將調貨單寄出,以便對方憑據核實、收貨。

(6)收貨部門接到通知後,應谘詢貨物預計到達時間,貨物到達後,按發貨方提供的規格、數量、金額核對貨物。

(7)如發現貨物短缺、損壞或貨物丟失,要及時查明原因,如屬於運輸部門責任,請運輸部門出具卸車記錄;如屬於發貨方責任的,核實發貨規格、數量、破損或短缺情況、通知發貨方同時報告處理。

(8)計調管理人員必須負責銜接好貨物發、收工作,做到收、發憑據齊全。

(9)財務結算手續:收發雙方辦妥調撥手續後,將調撥單寄交財務部,由財務部核查並調整分公司(經營部、辦事處)庫存記錄。

10.13 單品管理流程

企業進行單品管理的必要條件是建立有POS係統和MIS係統,在此基礎上按下麵的程序不斷進行單品管理的主要工作。

1.單品信息整理

主要目的是確定和規範適於所有單品的信息項目,為建立數據庫做準備。其中,品牌(含商標和品名)、型號(含大小、尺寸、尺碼)、部門、進價、銷價、等級、花色(含式樣、花樣、顏色)、包裝容量(含數量、重量)、生產日期、購進日期、保質期(有效期)、產地等為能唯一區分各單品的項目,這些項目的內容自商品采購時起就能準確地確定,是不變或變化很少的信息。管理這些信息的關鍵是要將這些信息項目準確地歸類,確保一致性和可比性。還有一類信息是可變的,並且是綜合的,需要分解到各個單品上,這就是成本信息,主要是物流成本信息。不同的單品具有不同的體積、重量、物理化學性質及物流作業要求,因而具有不同的物流特性,進而會產生不同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不同的單品,自然對企業利潤的貢獻是不同的。因此,單品的物流成本信息對企業商品配置表的確定,對商品的采購、銷售、成本核算、物流管理等各個環節的作業決策具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單品的物流成本信息主要包括:單品購進至今所花的運輸成本、倉儲成本、裝卸成本、包裝成本、加工成本、殘損退貨成本等,這些成本數據可以從財務部門獲得,但不是現成的,需要找出相關總費用的數據,然後準確地分攤(決不是平均分攤)給各個相關單品。將物流成本核算至單品,這是單品管理的關鍵。許多企業忽視這個問題,一些企業嫌麻煩不願麵對這個問題,還有一些企業草草地應付這個問題,這都會導致單品管理的走樣。因此,企業無法真正品嚐到單品管理所能結出的豐碩果實。

2.編製單品代碼

指根據一個單品一個編碼的原則給單品編碼,確保以單品代碼的唯一性實現單品的唯一性。代碼隻要能做到唯一性就達到了主要目標,當然,代碼要盡可能多地包含單品的屬性,但由於代碼長度的限製,單品的屬性較多,一個代碼不能反映一切,因此,單品的屬性主要還是要通過建立單品屬性數據庫來全麵反映。

3.建立兩個主要數據庫

一個數據庫是存放顧客交款時前台POS係統掃描錄入的單品數據的數據庫,其數據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字段:商品代碼、交易日期、交易時間、品名、數量、部門、銷售價、金額、退貨、部門、營業員等,這是任何POS係統都必需具備的數據庫。還有一個數據庫十分重要,但被絕大多數MIS係統忽視了,這個數據庫就是單品物流成本數據庫,這個數據庫主要用來核算所有單品的物流成本,其數據結構中主要包括如下字段:商品代碼、品名、今日銷售數量、庫存數量、儲存地點、部門、進貨價、銷售價、購進日期、運輸成本、庫存成本、儲存成本、裝卸成本、包裝成本、加工成本、殘損退貨成本等。

4.更新兩個主要數據庫

MIS係統中的單品物流成本數據庫的更新比較麻煩,它要求財務部門在處理銷售人員報銷的與單品物流成本核算有關的物流成本時,就將物流成本數據庫中所要求的物流成本數據剔出來,通過“基於作業物流成本計算法”得出來。這種方法要求被滿足顧客服務目標的活動(如購進一批商品用於銷售,購進就是一種滿足商店顧客服務目標的作業)來計算這種作業的物流成本。每批商品的每種物流作業的成本都被分攤到每個單品中,這樣任一單品的物流總成本就可以計算出來,如表5-3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的分攤是根據單品實際發生的成本進行分攤,有物流成本發生就分攤,無則不能分攤,因而不是平均分攤。每日用分攤的成本數據更新物流成本數據庫,就可為決策提供非常有用的數據。所以,計算和分攤物流成本的過程十分重要。

有了以上兩個數據庫,就可以初步計算每個單品扣除主要物流成本及進價後的獲利大小了。當然,這裏沒有考慮諸如管理費、折舊費、稅金等一些按單品平均分攤的成本,這些成本對單品的獲利性排隊影響不大。計算獲利性的公式為:

單品的獲利大小=單品的銷售價-進價-運輸成本-庫存成本-倉儲成本-裝卸成本-包裝成本-加工成本-殘損退貨成本

將當日銷售的所有商品按單品作以上計算後,再按獲利大小排隊。這個結果可以告訴經營管理人員賣何種商品最賺錢,為使單品獲利最大應減少哪些物流成本等等,這是最有價值的決策支持信息。

6.單品銷售量排隊

這是目前進行單品管理的大多數企業正在進行的工作,即統計每日每單品的銷售量。銷售量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進行單品管理不能缺少這一指標,但隻衡量這一指標顯然缺乏全麵性,因為某個單品賣得好、賣得多,並不能表明就一定利潤高。一批商品從采購開始到最後銷售完、或是壞掉、或是被偷掉、或是被處理掉、或是連處理也處理不掉,其物流費用是極不相同的。賣得多並不是企業的目標,利潤高、賺得多才是企業的目標,不考慮物流成本如何能知道商品的淨利潤是高還是低呢?

7.發現變化規律和趨勢

對上述兩個排隊結果進行比較,並與隻考慮銷售量的方法進行對比,會發現一些規律:

按獲利性和銷售量來分析

有些單品獲利大且銷售量也大;

有些單品獲利大但銷售量不大或很小;

有些單品獲利小銷售量不大或也小;

有些單品獲利小但銷售量很大。

按銷售量來分析

有些單品銷售量大;

有些單品銷售量不大;

有些單品銷售量很小。

8.實施重點管理

單品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發現重點單品對其進行重點管理。根據上述可以明顯地看出,那些獲利大且銷售量也大的單品才是真正的重點,應實施重點采購、重點銷售、重點控製其物流成本等等。

當然,有些單品獲利小但銷售量大,也應作為管理的重點。對於既不獲利又賣不動的單品,應及早處理才對。以上辦法還可以和ABC分析法、保本保利分析法等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更佳。

10.14退貨管理流程

1.退貨作業流程

銷售部門接獲客戶所傳達的銷貨退回信息時,應盡快地將銷貨退回信息通知質量管理及市場部門,並主動會同質量管理部門人員確認退貨的原因。客戶退貨原因明顯為公司的責任(例如:料號不符、包裝損壞、產品品質不良等)時,應迅速根據退貨資料及初步確認結果受理退貨,不得壓件不處理。

若銷貨退回之責任為客戶時,則銷售及質量管理部門人員應向客戶說明判定的依據、原委及處理方式。如果客戶接受,則請客戶取消退貨要求,並將客戶銷退的相關資料由質量管理部門儲存管理。如果客戶仍堅持退貨時,銷售、質量管理部門人員須委婉向客戶說明,如客戶仍無法接受時,再會同市場部門做進一步協商,以“降低公司損失至最小,且不損及客戶關係”為處理原則處理。

(1)銷售部門應主動告知客戶有關銷貨退回的受理相關資料,並主動協助客戶將貨品退回銷售部門。

(2)退回的貨品需經由銷售部門初步核對數量與銷貨退回單收貨倉庫後,由物管部門入庫。

(3)客戶退貨的不良品退回倉庫時,物管部門應清點數量是否與“銷貨退回單”標示相符,並將退貨的不良品以“拒收標簽”標示後,隔離存放,並通知質量管理部門確認退貨品的品質狀況。

(4)若該批退貨品經銷售部門與客戶協商需補貨時,則會同相關部門迅速擬定補交貨計劃,以提供相同料號、數量的良品給客戶,避免造成客戶停線,而影響客戶權益。

(5)如果客戶有及時生產的迫切需求時,銷售部門得依據客戶的書麵需求或電話記錄主管同意後,由物管部門安排良品更換,不得私下換貨。

(6)質量管理部門確認銷貨退回品的品質狀況後應通知物管部門,安排責任部門進行重工、挑選、降級使用或報廢方式處理,使公司減少庫存(呆滯品)的壓力。

(7)責任部門應確實進行返工或挑選以確保不良品不會再流入客戶生產線上,並於重新加工、挑選後向質量管理部門申請庫存重驗。

(8)質量管理部門需依據出貨“抽樣計劃”加嚴檢驗方式重驗其品質,如為合格產品可經由合格標示後重新安排到良品倉庫內儲存,並視客戶需求再出貨,凡未經質量管理確認的物品一律不得出貨。

(9)銷貨退回的款及登錄管理由財務(會計)部門依據銷貨退回單辦理扣款作業。

(10)質量管理部門應繼續追蹤銷貨退回之處理及成效,並將追查結果予以記錄。

質量管理部門應回饋客戶抱怨銷貨退回處理狀況給工程標準處及相關部門存查,作為改善及查核參考。

2.商品退貨的清點

接到客戶退貨,首先有必要去查點數量與品質,確認所退貨的種類、項目、名稱是否與客戶發貨單記載相同。首先,數量是否正確。例如1盒與1箱,雖隻差一字,因一箱有24盒,故實際上而言,數量相差24倍之多。其次確定退貨物品有無損傷,是否為商品的正常狀態。有時,因是“不良品”而遭退貨,廠商受理退貨後就要加以維修。清點後,倉庫的庫存量要迅速加以修正調整,而且要盡快製作退貨受理報告書,以作為商品入庫和衝消銷貨額、應收賬款的基礎資料。此程序若不及時實施,“應收賬款餘額”與“存貨額餘”在賬麵上都不會正確,造成財務困擾。

3.商品退貨的會計流程

當客戶將商品退貨時,企業內部必須有一套管理流程,運用表格式的管理製度,以多聯式“驗收單”在各部門流動,對客戶所退的商品加以控製,並在賬款管理上加以調整。牽涉到的部門,分別有“商品驗收的部門”、“信用部門”、“開單部門”、“編製應收賬款明細賬的部門”、“編製總賬的部門”。若公司人員少,部門不多,可將上述“部門”工作加以歸納到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上。下為某飲料公司對於“商品退貨”的管理流程:

(1)客戶退回貨品後,送至驗收部門。驗收部門於驗收完畢後,填製驗收單二聯,第一聯送交信用部門核準銷貨退回,第二聯依驗收單號碼順序存檔。

(2)信用部門於收到驗收單後,依驗收部門之報告核準銷貨退回,並在驗收單上簽名核準,以示負責;同時將核準後驗收單送至開單部門。

(3)開單部門接到信用部門轉來之驗收單後,編製貸項通知單一式三份,第一聯連同核後驗收單,送至應收賬款明細賬,貸記應收賬款。第二聯通知客戶銷貨退回已核準並賬。第三聯依貸項通知單號碼順序存檔。

(4)會計部門收到開單部轉來的貸項通知單第一聯,驗收單核後,核對其正確無誤後,於“應收賬款明細賬”貸入客戶明細,並將貸項通知單及核準後驗收單存檔。

(5)每月月底總賬人員由開單部門取出存檔的貸項通知單,核對其編號順序無誤後,加總一筆後入總分類賬。

4.如何管理經銷商的理賠退返

對於發生批量質量問題產品,一般公司要退換貨,具體程序如下:

(1)銷售人員在執行銷售合同過程中,統一給予經銷商某一額度的理賠費用(或補償金)。

(2)分公司(經營部、辦事處)對經銷商退返故障機作修複處理,修複後返還經銷商,原則上不予更換,不予退貨。

(3)分公司(經營部、辦事處)接收經銷商退返故障貨品後,組織服務人員立即對其進行開箱檢驗,並在“接收清單”上詳細記錄檢驗結果。分公司(經營部、辦事處)與經銷商代表在“接收清單”上簽字確認後,由經銷商留存“接收清單”商家保管聯的提貨憑證。

(4)對保修期內故障貨品予以免費維修,不收維修費和故障元件費;三年保修期外的故障貨品,按公司標準規定收取維修費和元件費用;所有非生產質量問題引起的損壞以及附件(如接線、遙控器等)遺失,材料、配件補充費用由經銷商承擔。

(5)故障貨品修複後,經銷商憑“接收清單”保管聯提回商品,經銷商在備注欄注明“已歸還”並簽名。

(6)經銷商提回商品時,分公司(經營部、辦事處)須計算出經銷商應付修理費用,並列出清單,由經銷商支付費用。

(7)銷售部會同市場部、財務部及生產部門審批,經有效審批人簽名和財務核實退換貨商品、價格,回複有關部門執行。

(8)倉管人員憑已審批同意的“商品退換貨申請表”,按規定填寫貨物驗收入庫手續,同時填寫“商品退換貨驗收情況表”。

(9)凡未經公司有效審批人員審批,分公司(經營部、辦事處)擅自辦理退換貨手續者,按退換貨金額的50%扣罰地區財務人員,10%扣罰分公司經理(經營部、辦事處主任)。

10.15 供應鏈管理流程

供應鏈管理的實際運轉可以通過供應鏈的流程圖來描述。畫出各企業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及各項工作的流轉順序,並將各方(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之間的信息連接方式、物流過程以及它們連接的界麵畫出來,這樣就能得到整個供應鏈的流程圖。供應鏈管理的運轉基本上是按圖中所示的步驟和順序進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供應鏈會有不同的流程圖,例如DELL直銷模式的流程圖與聯想代理模式的流程圖便不一樣,又如有第三方物流參與的供應鏈與沒有第三方物流參與的供應鏈的流程圖也不一樣。無論哪種流程,成功的供應鏈管理都應當保證整個供應鏈中物流的暢通無阻。

此處以製造商、第三方物流和零售商所形成的供應鏈為例說明供應鏈管理的實際運轉。如圖10-9所示,以虛線為界,最左邊的是零售商,右上是製造商,右下是第三方物流,此外圖中還標明了原材料供應商。

供應鏈流程圖從產生訂單開始,當零售貨架上的商品銷售到再訂貨點之後,零售商的計算機會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DI)將訂單直接發給製造商和配送中心。製造商收到訂單後會進行彙總,據此製定生產計劃,計算所需的原材料,並把采購訂單用EDI傳遞給原材料和零配件供應商。後者收到要貨單後即刻組織供應(JIT供應),把原材料、零配件送到生產線上。商品成品生產出來之後,利用遠距離運輸或近距離配送把產品送至第三方物流的倉庫。一部分商品進入庫存或流通加工狀態,另外一部分商品則經過分類、簡單的加工和揀選後直接裝車(也稱為交叉過載(Cross-docking),送到零售門店,不需在庫儲存。

配送中心收到零售商發來的訂貨通知後,進行訂單彙總並產生送貨指令,要求倉庫按訂單進行貨物的揀選。貨物出庫後還需裝托盤、組配和裝車,將送往同一路線上不同店鋪的商品按送貨車的容量和載重量要求進行配載,以充分利用送貨車的容積和載重量。然後,配送中心就可以把貨物運送給零售商。

零售商收到貨物後會進行單貨核對,如果準確無誤就立即把商品擺放到貨架上。隨著顧客的購買,在架商品會不斷被取走,數量不斷減少,利用銷售實點係統(POS)可以監測在架商品的數量變化。當在架商品數降至再訂貨點時,零售商的信息係統會自動向製造商和第三方物流發出訂貨單,新一輪的生產和配送又開始了。

10.16 倉庫標準化管理製度

第一條 倉庫的租用

1.倉庫的篩選條件

(1)倉庫租金比較合理和低廉;

(2)倉庫僅次於離城郊區界線十公裏以內。

(3)四十英尺集裝可運到倉庫門口卸貨,有鐵路專用線者優先。

(4)隻租用地麵壹層庫區。

(5)庫房防水、防火、防盜條件較好。

(6)能在倉庫附近提供一辦公位和電話。

2.倉庫的租用程序:

各區售後儲運主管篩選提名兩個以上,報物流貨物主管。貨物主管考查比較後,擬定倉庫租用合同,經物流部經理同意後、報銷售後審批。

第二條 庫內設施的設置

貨架、防潮托板、包裝品架:由貨物主管根據庫房具體條件設計訂購。庫內照明、防火器材,由出租方負責。

第三條 貨物的出入庫業務

1.貨物的出入庫由各區售後儲運主管組織組裝工、輔助工、臨時工、庫管員與交庫人共同完成。

2.入庫時所有貨物必須開包裝檢驗,發現破損,由庫管員與交為人核實後,注在入庫單上,並於當天上報主管。出庫時由提貨人負責檢驗,驗後在出庫單上注明檢驗結果。

3.檢驗後要按原樣包裝,包裝質量由組裝工負責。

4.《出庫單》、《入庫單》所填貨物品種、數量、完好情況,必須與實際貨物情況相符。

5.庫管員在見到《送貨單》、《提貨單》等有效憑證後,才能按照憑證所到貨物品種、數量及完好情況,辦理出庫業務。公司外部人員提貨、必須經本區售後儲運主管簽字批準後,才能辦理。

第四條 貨物的調撥

1.貨物在大區內倉庫與展廳之間調撥:由展廳主管填報《調撥任務單》,經大區經理批準後,交該區售後儲運主管實施。

2.貨物在大區之間的調撥。

(1)由物流部貨物主管填報《調撥任務單》,經物流部經理同意,報物大區總監批準後,交調出區售後儲運主管實施。

(2)《調撥單》由調出區庫管員填寫,駕駛員在裝車前與貨物進行檢查驗收並在《調撥單》上簽字。貨到後,撥入區庫管員與駕駛員一起對貨物進行檢查、驗收。

(3)撥入區庫管員在調出與撥入聯上簽名後,留存撥入聯。調出聯由駕駛帶回轉交調出區庫管員。

(4)調出區售後儲運主管,根據返回的調出聯確認運輸損失情況與到貨日期,辦理扣除賠償後的運輸支付手續。如果駕駛員沒有將調出聯交回,就不得支付運費,並在兩日內與撥入區庫管員聯係,掌握貨物情況。

第五條 貨物在庫內的碼放

1.分區、按品種碼放,留出必要的通道。

2.按包裝箭頭方向向上原則碼放。

3.搬放時要輕拿輕放、避免磕碰。

第六條 貨物保管賬與動態信息管理

1.各區《貨物保管賬》由本區庫管員負責,《貨物動態統計表》由物流部貨物主管負責。

2.各區貨物保管賬都采用通用的商品出入庫明細賬頁,貨物名稱要以可銷售的最小單位記,要記清貨物的包裝件數、碼放庫區號或貨架號及展示展廳名稱。

3.物流部貨物主管根據各區《貨物動態月報》填報《貨物動態統計表》。每月10日前,貨物主管將經理審核後的上月份《貨物動態統計表》報給銷售總監。

第七條 貨物盤點管理

各區售後儲運主管每月組織庫管員、店麵主管對庫房及展廳的貨物進行盤點,由庫管員填寫《貨物盤點表》,經本區售後儲運主管審核後,在5日前報本區經理。

第八條 倉庫防火製度

1.保持防火通道暢通無阻。

2.保證防火器材完好有效。

3.嚴禁煙火,任何人不得在庫內吸煙和使用打火機、火柴等。

4.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5.任何機動車輛不得進入庫房。

第九條 倉庫防水製度

1.每逢雨雪,庫管員要認真檢查庫房有無漏水之處;地麵返潮對貨物的影響。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彙報。

2.庫房清掃灑水,不得淋濕或浸濕貨物及包裝。

3.飲品不得放置在貨物上麵。

第十條 倉庫防鼠、防蟲製度

1.嚴禁在庫房內存放食品。

2.經檢查庫內有無老鼠、螞蟻、蛀蟲,並投放藥品。

第十一條 倉庫防盜製度

1.嚴禁閑雜人員進入庫房。庫管員在離開庫房時,要關好窗、鎖好門。

2.庫房鑰匙由庫管員負責保管,庫管員不得委托其他任何人代管鑰匙。

3.庫管員必須檢查庫房門窗是否牢固可靠,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彙報,共同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