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切忌識人的錯誤觀念(1 / 2)

人的才氣不同,成才的時間也有早晚之分,因此,重早慧輕晚成的識人標準是不可取的。有早慧而少年得誌的人,有發育遲緩而大器晚成之人。大多數識者都隻注意早慧者,而忽視了大器晚成的人,實際上不少晚成者更有奇特的見識。

少年早慧的人,具有微妙通達的才能,他們在幼兒時期就已嶄露頭角。他們長大後,寫文章用詞華麗是因為小時候作文就運用紛繁的文辭。他們長大後善於辯論,是因為小時候就具有伶俐的口齒。小時候善於體恤長輩,長大後必然具有仁的品德。小時候舍得給別人東西,長大後必然樂善好施。小時候膽小怕事,長大後做事就會小心謹慎。小時候不隨意向別人索取東西,長大後就會清正廉潔。少年早慧的人反應敏捷,大器晚成的人見識奇特,反應卻緩慢一些。終身沒有成就的人,他在各方麵都表現出才智不足。事業成功的人,在處理事務時就會遊刃有餘,表現輕鬆。一般的識人者在識別人才時,不考慮事物的發展變化,或者說他們不了解人才有早熟與晚成的差別,因此造成了識人上的困難。

識人用人唯親和唯賢,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識人用人觀,而隻唯親不唯賢是明顯錯誤的觀念。唯親是指領導隻用自己的親友或親己者,以親疏劃線,排除異己;唯賢是指不論親疏恩仇,隻要有真才實學就識之用之。識人用人以親劃線,這是曆史上許多英雄好漢栽跟鬥的一個主要因素。

識人用人唯親者不乏其人,這裏既有感情的因素,也有觀念認識上的問題。用人唯賢,既要有寬闊的容人胸懷,又要有超人的膽、識、才,而這種傑出人物是不多見的。

在現實管理中,任人唯親者也頗為多見。在一些私營或鄉鎮企業,家族化經營之風尤盛,往往是老總、廠長的妻子管財務,弟妹管供銷,舅子管人事後勤,一派“家天下”陣式。在一些國有企業中,有的領導者想方設法把子女弄進本企業,以求一官半職。但是,縱觀家族式企業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許多家族企業經營的失敗與其說是管理的失敗,不如說是用人的失敗。

人們在生活中所處的情勢是不同的,喜權勢厭貧賤是最要不得的愚蠢觀念。得勢可以使人受到提拔,也可以使人受到壓製。人們一旦富貴亨通,就是得勢;如果貧窮困乏就是失誌。許多領導就生有一對“勢利眼”,喜權勢厭貧賤,專用富貴得勢之人而棄貧困失誌之人。這也是識人用人的一大錯誤。

世道有奢華與儉約的區別,人的名聲也隨之或進或退,或隱或顯,如果天下的人都富足了,那麼清貧的人即使生活清苦,卻不會有窮困潦倒的憂慮,而且他還可以通過拒絕別人的饋贈來顯示自己的高潔,以此來獲得很好的聲譽。

人擺脫不了客觀外界的幹擾。人窮誌短,人微力輕。身份低賤、窮困潦倒,往往是壓在人才身上的包袱,使之不能發揮聰明才智。

傑出的人才,心理素質良好,也有天賦,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懂得自助者天助的道理,因而雄才大略,不為外界所動,身在貧賤,仍有高誌,能意氣風發地奮鬥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在他們身上體現了“有誌者事竟成”的信條。在富貴顯達中,也能保持清醒,為人謙虛謹慎,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氣節。

對於領導,應該正確識別幾種外界因素對人才造成的壓力。中等人才,得到賞識和提拔,也許會知恩圖報,超常工作,成為難得的上等之才。下等之才,也可成長為中等人才,不可輕視。盡人事,方能成天意。

在現實的經濟社會,你會驚奇地發現,許多單位選拔人才,都是用文憑來衡量。在公司、企業內部,晉升、提拔,似乎有文憑才有機遇。即使是公司骨幹,如果沒有文憑,也將被無情地攔在外麵,與單位的各種獎勵和提升的機會失之交臂。同樣,在一些人才招聘大會上,幾乎每家公司都將文憑的等級清楚地擺在首位,使人們切身地感到,文憑在人才市場的爭奪戰中成為通行證。有之者,可以信馬由韁,任意馳騁;缺之者,則如鐵絲束身,毫無辦法。有很多人為了一張文憑不得不在工作之餘,奔波於各類成人教育院校。與此同時,文憑的神奇作用,也使各院校競相辦起了成人大專班,各種熱門專業一哄而上,一時間,奔文憑的人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