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不能以貌取人(1 / 1)

通過相貌和表情來了解人,是識人的一種輔助手段。但是,如果把它絕對化,把識人變成以貌取人,就會錯識人才,乃至失去人才。

相由心生,是飽含人生經驗的一句話。心誌高的人,麵有奮勇之色;心高氣傲的人,是旁若無人的神色。但神色與形象美醜卻沒有直接聯係。有的人就把相貌美醜作為識人的標準。相貌醜陋的人,讓人看了心裏不舒服,就“哢嚓”一下把此人的才能否定了。有的人穿著隨便,不注意衣飾外貌,像飽學名士張三豐在名聲重於武林泰鬥之前,人稱他為“邋遢道人”,就是因為他不講衛生。為什麼不講衛生,這裏暫不去討論,但他邋遢的外衣下麵罩著的卻是舉世奇絕的膽識氣概。

不重外表的人逐漸減少,但長相奇絕的人才仍不被賞識,這一點卻一直沒有變。

曹操統一了北方,實際上本還可以輕鬆地取得四川,那樣劉備就沒有了根據地,曆史興許就會是另一個模樣了。

劉備進入四川前,蜀地歸劉璋管轄。劉璋是個無能、懦弱的人,四川遲早要被人吞並,因此,他手下的人才早就各打各的算盤。張鬆就借去許昌向曹操求援的機會,暗藏一幅四川軍事地圖,如果曹操看得起他,就把這幅地圖拱手送給曹操。

曹操偏偏在這兒犯了一個錯誤。張鬆在四川是很有名的人物,但相貌奇醜,尖頭,暴額,牙齒也短短地露出來,隻是聲如洪鍾。曹操一看張鬆這副醜樣子,立刻就把臉拉了下來,因為張鬆的醜,他實在不喜歡,因而對其說話也就顯得很傲慢。

張鬆一生氣,地圖不獻了,把曹操手下眾人羞辱一頓,又迫得曹操撕毀自己的兵書,揚長而回四川,投靠劉備去了。

曹操是一代雄主,求才若渴,任人唯賢,此時卻陰溝裏翻船,丟失了大片土地,英雄的願望也得不到實現。他也稱得上雄才大略、英明當世,為挽留住關羽這個蠶眉重目的美髯英雄,費了那麼多的心思。實際上回過頭看,即便他留住了關羽,也可能又是多了一個徐庶,一言不發,不肯為他效力。就算效力了,以關羽的驕傲,也不會十分聽話,更難說以他一己之力能幫曹操打下四川,而張鬆卻是拱手奉送。

可惜曹孟德一世英雄,文武全才,雄心壯誌,因以貌取人,一念之間鑄成曆史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