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油子”——北京話(1 / 2)

“您可別玩大發了!”“他呀,誰都不!”甭問,這是兩句倍兒正的北京話。隻是現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一字不錯地將這兩句話讀利落,也不清楚還有多少人能一字不差地說出這之中的意思。在方言中,北京話可能不是最動聽的,卻是最親切的。找不到方向了,別人會說你“暈菜”;吹牛吹大了,別人會讓你“歇菜”;管窩火生氣叫“搓火”,管出醜叫“露怯”;強詞奪理和嘬叫“矯情”,難於相處是“各色”;停車叫“踩一腳”,有話不直說叫“兜圈子”、“彎彎繞”……北京話天生就有一種調侃、輕鬆的味道。北京話生動,有韻味,卻也透著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

北京話雖然是標準普通話的基礎,但真正的老北京地方方言還是有不少特定的表達方式的。幽默、打趣是很大的特點。所以相聲產生在北京,也是緣於此。但要特別體會北京的幽默方式,不了解一些特定的詞兒和表達也真的不好理解,特別是南方人。

北京人能說會道是可考的。小時候聽相聲,有句話記得很清楚:“京油子,衛嘴子,鬥不過保定府的狗腿子”。這句話的全句,應是“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十個京油子鬥不過一個衛嘴子,十個衛嘴子鬥不過一個狗腿子。”北京、天津、保定這三個城市,按照明、清的行政名稱,應該稱為北京城、天津衛、保定府。

北京是皇帝住的地方,天津是保衛北京的東大門,保定是保衛北京的南大門,而且這是華北平原上三個最大的城市,所以三個城市的來往十分頻繁,於是“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就自然而然地流傳開了。

“京油子”和“衛嘴子”都是比較好理解的。王朔的“京油子”,郭德綱的“衛嘴子”都是很典型的。

北京是國都,是皇帝、王公大臣住的地方,作為老百姓來說,不要說這些人,就是他們的傭人,都是您惹不起的,俗話說“宰相家人七品官”嘛。從上層看,皇帝一言九鼎,一句話可以讓人升官,也可以讓一個人丟官丟命,做他們的傭人就有一定的風險,官被抄家的時候,傭人的財產可能同時被抄,甚至和老爺一起被殺頭。所以當傭人既要巴結老爺,好多得點賞錢,又要與老爺保持一定的距離,免得自己吃掛絡。從底層看,傭人的東家也是他的後台,這就是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一個鄰居如果當上了一個有權勢大官的傭人,而你以前曾經得罪過他,他就會仗著老爺的勢力加倍地報複你。所以北京人很少去直接地、過分地得罪周圍的人。於是,看過突變大事太多的北京人,不得不多長幾個心眼,和誰都保持一定的距離,對誰都不過分地親密,誰都不得罪。而且發現風向不對,也會馬上轉舵,來個好漢不吃眼前虧。所以,外地人看北京人這麼世故,這麼油滑,於是就生出了“京油子”這麼一個稱號。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第一,並不是所有的北京人都是京油子,第二,京油子是一些北京人在那個風雲變幻的環境中,為了保護自我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心理反應。可能你討厭、瞧不起甚至鄙視京油子的做派,確實北京人沒有成大氣候的人,但是你從另一麵看,真正的老北京人,沒有一個犯大錯誤的,沒有一個上大當的。就是因為他們在意識上隻求平安、踏實,在行為上長期以來形成的自我保護意識太強了,做什麼都左顧右盼。

天津是北方的一個重要的商埠碼頭,既有陸運,又有漕運、海運,因此天津比較發達的是商埠文化和碼頭文化。為了攬到買賣,為了拿到裝卸任務,就要說服客戶,久而久之,天津人能說,就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衛嘴子”這個稱號自然而然就叫開了。過去的相聲演員之所以要先經過天津觀眾的認可以後,才可以大膽地闖江湖,就是因為天津人平時說話就很詼諧、幽默、逗笑,所以,能把天津人逗樂了,就一定能夠紅遍全國。

“保定府的狗腿子”是一般人不明白的,關鍵的分歧在“狗腿子”。有的人認為狗腿子就是漢奸,而且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地區的偽軍司令部在保定,那麼保定人當偽軍、當特務的一定大有人在,但是,凡是日本鬼子占領的地方就有漢奸,為什麼偏偏說“保定府的狗腿子”呢?難道北京、天津就沒有“狗腿子”嗎?我小時候就這個問題問了在保定華北電力學院工作的六姨。

後來她告訴我,其實保定人不承認自己是狗腿子,就把狗腿子解釋為“勾腿子”,說保定人摔跤愛勾別人的腿,而且這招很厲害,很出名,所以就有了“保定府的勾腿子”之說。我覺得這個解釋也不是很靠譜。不過,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門,駐紮著許多軍隊,滿清直隸總督府、陸軍軍校也設在保定,再加上其他的原因,保定人習武的風氣很濃,各種武術的流派在保定都有,摔跤在保定就更為普遍,其中不乏高手。那時北京的王公大臣們要找看家護院的人,就到保定去,如果這個王公和那個大臣家有了矛盾,兩家的家丁一見麵,大家都是保定人,甚至是同門的師兄弟,這個矛盾就容易化解了,所以大家都願意到保定找武師,慢慢地在北京看家護院、做“鏢爺”就成了保定人的專利,就好像紹興出師爺一樣(師爺也是秘書)。在“舊社會”,從老百姓的角度看,為老爺服務的、幫老爺做事的就是狗腿子,而這些“狗腿子”都說自己是保定府的,所以“保定府的狗腿子”這句話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