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試驗在嚴格的程序下進行,三家企業的產品同時進行測試,幾名權威專家很快提供了試驗的結論:華西的鋁板取勝!甚至已達到了日本進口產品的質量標準。
質量好價格又劃算,客戶當然心動。南京煉油廠領導當場拍板,與華西軋鋁板廠簽訂了400噸供貨合同。
這次麵對麵的碰撞讓華西村的鋁板在市場上闖出了名聲。
場景二華西速度:"冬天裏的童話"
1989年1月,遼寧省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的同誌來華西考察,吳仁寶認為實現外向戰略,向"三億村"挺進的機會來了,於是熱情接待,當即定下了由該公司大量出口華西法蘭盤的協議。吳仁寶狠抓質量,以質量、信譽取勝,開拓國際市場,占領國際市場,過硬的質量贏得了外商青睞,外商的訂貨量從每月的20多噸,猛增至100多噸。
1989年10月,遼寧省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的同誌帶領由中國台灣以及日本、新加坡的客商組成的小型代表團來華西考察,要求增加供貨量。
當日深夜,吳仁寶敲開了代表團的門:
"為滿足你們的需求,我們剛開完黨委和公司班子會議,決定建一座專門生產法蘭盤的分廠。"
"大約需多長時間?"
"3個月!3個月能建成嗎?"
"請你們放心,說到做到是我們華西人的品格。"
第二天上午,吳仁寶安排代表團察看了分廠廠址,那是華西鍛造廠後邊的一塊稻田。遼寧省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的方楊忠站在這塊稻田裏半信半疑,隆冬即到,地凍如鐵,這工可怎麼施啊,隨即舉手攝下了這空蕩蕩的場景。
1989年12月底,方楊忠又來到華西,他急不可待地登上5層樓,往西北一看,一座嶄新的大廠房呈現在眼前,心裏直納悶:"這是不是給我們公司建的廠呢?"他跑到那裏一看,40台鋥亮的車床一字擺開,10台大空氣錘昂然挺立,設備先進,像這樣氣派的專門生產法蘭盤的工廠全國都少有。他不知吳仁寶是怎樣帶領華西人創造了這冬天裏的童話,於是又舉起照相機,興奮地攝下了新建的華西鍛造分廠。有趣的是,他拍攝新廠廠址空地的那筒膠卷還沒用完,廠址空地與新廠房出現在同一卷膠卷上。
這就是華西速度,這就是吳仁寶創造的冬天裏的童話!
方楊忠和吳仁寶一照麵,就激動地說:
"你的華西精神,華西速度我是服啦!你這樣重視外向型經濟,講信譽,守信用,的確名不虛傳!"
他立即電傳日本客戶,讓他們放心地安排訂單。不久,一張張訂單接踵而來。1989年底,華西就安排了大批量的生產任務。
1990年1月8日,在歡快的機器轟鳴聲中,工廠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每月生產200多噸法蘭盤,全部遠銷國外。華西的成功實踐,再一次驗證了企業"必須做一條'快魚',而非'慢魚'"這條市場鐵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