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吳仁寶一行沿京廣線南下,來到了河南省新鄉縣七裏營人民公社劉莊。劉莊大隊黨支部書記、全國勞動模範史來賀熱情接待了來自江南水鄉的客人。劉莊利用本地資源,辦起了一座座造紙廠,把麥秸變成了瓦楞紙,可日賺800元,第二、第三產業已占總收入的70%以上。參觀後,吳仁寶更堅定了率領華西人走農村工業化道路的信心。
在這次外出參觀學習中,吳仁寶在心裏醞釀了一個新的想法,就是創辦藥械廠,生產噴霧器,加快華西工業化步伐。
他把這個想法提出來,讓幹部和群眾展開討論,有人發表意見說:"辦藥械廠要慎重,現在的農具、農機行業普遍不景氣,有的廠停產,有的廠轉產,農具、農機行業的一些人說:'包產到人,農機農具關門,整個行業都比較冷,我們辦行嗎?'"
"你講的是事實,整個農具、農機行業的確冷。可我認為這隻是暫時現象。從我們這次外出參觀了解的信息來看,全國絕大多數的社隊已實行了包幹到戶,像華西和劉莊沒分田到戶的隻是極少數。原來集體經營時,打藥治蟲一般由專業隊承擔,一個生產隊有十幾架噴霧器就夠了,田分到各家各戶後,各家各戶都要打藥治蟲,一家一架,全國要多少?兩家合用一架要多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後,農村經濟正突飛猛進地發展,農民富起來後,誰不買農機農具,擴大再生產,等著借別人的用也來不及。現農機農具行業冷,是因為農民剛分到田,手頭的錢還不多,農民很快就會富起來,農機農具很快要熱起來。中國有句諺語:'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就是說要看長遠,謀長遠,從冷中看到熱,從熱中看到冷。任何事物都存在著相反相成的對立麵,我們要注意研究冷與熱的相互轉化規律,一般要人家冷我們熱,人家熱我們冷,這在經營上叫'待乏'原則。"
吳仁寶一席話,統一了大家的思想,也顯示出他不同凡響的經營藝術。
決策一定,吳仁寶即把籌建華西藥械廠的重任交給了吳協東和趙法元,要求3個月建成投產。
吳協東、趙法元拍胸脯,表決心,接下了這個硬任務!
缺資金,吳仁寶、吳協東、趙毛妹等村幹部東挪西借,籌足了建廠所需的28萬元資金。爭分奪秒,夜以繼日,一座新廠房很快建成。
缺模具,吳協東到嶽父所在的大隊借,趙法元到原來所在的社辦廠借,節省了大量辦廠資金。
缺技術,吳仁寶借"腦袋"生財,他親自驅車來到蘇州農業液壓廠,談聯營,求技術。雙方達成技術聯營協議:液壓廠派工程師幫助華西藥械廠解決技術上的難題,華西每年付給該廠2?5萬元的技術谘詢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