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2 / 3)

世界即便再瑣碎,即便再雜亂,即便碎如產粉,也一樣有規律可循,用鋼筆寫作的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同樣用鋼筆寫作的賈平凹獲得了法國騎士勳章。即便在碎片化的世界中,也仍然有人駕馭得很好,因為,裏不會被水淹死,人自然也不會被信息的海洋淹死,給自己和世界一個距離,重新審視,你將重新獲得這個世界。臉貼著臉看美人,除了粉刺和黑頭,你看不到她的美,退後幾步,你會收獲她的美麗。身為廣告人,該如何在日益微觀的世界中保持宏觀的視角和能力呢?

嗨,看官!請你不要貼著我的臉,請不要再注意我的鼻毛,退後一步,站遠一點,保持距離看著我的眼睛,聽我繼續給你講。

碎片時代裏的宏觀視角1.站遠點

當年羅中立畫《父親》的時候還是學生,居住在逼仄的學生寢室中,《父親》是一副尺寸不算小的油畫,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羅中立是如何完成這幅傑作的呢?

他有一個利器——兒童望遠鏡,和常人不同的是,他倒著用這個望遠鏡完成了《父親》的創作,為什麼呢?因為倒著用望遠鏡能使畫麵在他的視覺感受中變得遠一點,從而整體效果更明確,假如沒有足夠的審視距離,很難保證不糾結於細節的過度著筆,導致整幅畫各個部分的不協調,」L童望遠鏡滿足了羅先生保持距離審視畫作的需求。在20世紀90年代沒有透光彩、沒有噴繪,巨幅街邊廣告牌都是手工繪製的,那些美工最辛苦的事情不是作畫,而是畫了一部分之後爬下腳手架站在遠一點的地方審視畫麵的整體關係。

抱歉,我不是普及繪畫知識,我想說的是,即便是碎片化巳經湮沒了我們的生活,但作為廣告人、營銷人,不能喪失審視這個時代和世界以及消費者的能力。

不管這個世界如何改變,人的根本屬性不會改變,人就是人,有血有肉有欲望的高級動物,避重就輕、趨利避害、喜新忘舊、好吃懶做、占便宜的根性不會改變。

即便是碎片化令他們的注意力無法集中,但隻要掌握了他們的本能,吸引他們並非難事。

因為,即便是各類媒體核爆樣增加,廣告形式紛繁複雜,廣告掌控難度增加,但廣告整體趨勢依然是增長而非萎縮,廣告這個行業曆來就是有多大的缸就能養出多大的裏,隻要你足夠智慧、方法對路,捕獲大裏不是幻想。

想讓我告訴你方法嗎?

哈哈哈,請先允許我大笑三聲,自我陶醉下吧……

2.好的創意長了腳,自己會走路

H7N9在2013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忽然現身,讓快要忘記2003年SARS惡魔的國人吃了一驚,萬惡的病毒啊,進化得比藥物開發快,變異得比人類想象快……新時代的創意和傳播,也顯現出“病毒”的特征:進化很快,傳播很迅捷。就比如趕集網的電視廣告片,投放效果還不錯,大家紛紛反映自己記住了姚晨和小毛驢,葉茂中這廝也很自然地把趕集網的廣告片掛上了微博,本來這事到此也就告一段落了吧?

錯!讓我和團隊意料不到的事發生了:有網友竟然立刻自己製作了趕集網廣東話版本,“穩房子,穩工作,穩裝修,穩寵物,穩保妞,穩搬家!出咗事,唔好穩我!!!趕集網,咩都有!”全國網友迅速跟上:短短幾天之內,就出現了眾多方言版的趕集網版本,隨便數數就有東北話、福州話、河南話、閩南話、山東話、陝西話、上海話、四川話、天津話……到後麵更是出現了類似“渥江坡頭版本”!趕集網又“被”火了一把。

加多寶的道歉體、藍精靈體、咆哮體、凡客體、陳歐自代言體,之所以能被人記住,廣泛傳播,衍生出各種版本,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正是因為它們的“個性”“與眾不同”。碎片化時代的一個特點是受眾不再是“圍觀”“看看”的心態,而是熱愛凸顯個性的參與心態。低門檻化的網絡渠道讓山東二哥火了,讓芙蓉姐姐變成了勵誌姐,讓香香從一個待業女青年變成網絡名歌手,一個個活生生的真實案例猶如興奮劑,讓這個時代的人們更熱衷於參與進來。

病毒傳播的線索就是複製,在複製中長大,在複製中變身,在複製中感染更大範圍,如果說以上案例都還不能說服你,那麼“褚橙進京”應該可以讓你對碎片時代的病毒營銷有所清醒認知。褚時健是個大名人,生活經曆曲折,不了解的請找度娘,我這裏告訴你一些數字,當初“褚橙進京”的報道在24小時內被轉發了7000餘次,包括大量的微博用盧,後來王石評價說:人的能力並不顯現於平時,而是看墜落穀底的反彈能力。為褚時健的人生做出最筒潔的注腳,這條微博連帶該新聞又被轉載4000餘次,其結果是,11月5日一發售,前五分鍾就被搶購800多箱。我們不否認,褚時健有其優勢,一個是名氣,一個是人脈,還有故事性的傳奇經曆,但如果沒有這些,病毒營銷就不可能嗎?也不一定。2011年聚劃算策劃的“聚蕉行動”,在開始的一分鍾團購內銷售867份,不到半小時,75噸海南香蕉銷售一空。

碎片的一個特征就是,人和人之間被網線和屛幕隔離了,但,人人之間又被網線和屏幕緊密連接了,所以,信息的複製與傳播才如此之快,快到你心驚肉跳。

謠言流行不也是一個明證嗎?

套用狄更斯先生那句被用爛了的話再說明下碎片吧: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差的時代。

分析起來,碎片時代商業病毒營銷還真是一把刺穿市場的利器,但病毒的方式隻是方式,真正起作用的依然是人類的情感、人際關係、好奇心、主體需求、愛占便宜的本性……

病毒營銷也被稱之為蜂鳴營銷,最早見諸郵件傳播——具有互聯網特征的傳播方式,隨著微信、微博、網絡聊天工具的發展,基於互聯網時代人和人之間物理距離疏離卻又同網連成一線的特征,趕集網湛江波頭版本,加多寶的道歉體、藍精靈體、咆哮體、凡客體、陳歐自代言體均屬於此,即像病毒般進化更新,又如同群蜂蜂鳴般傳遞信息。

什麼樣的信息(創意)才能被關注並廣泛傳播,這是一個需要忠實的關鍵點,什麼是大創意?再好的創意,不可延伸隻是小創意,可延伸的才是大創意。好的創意有病毒特征,進化快,傳播快,就像女孩子愛美,有的女孩不時髦,但總是出類拔萃令人過目難忘,有的女孩衣服成堆卻總是淹沒在人群中,為什麼?因為時尚不是時髦,時尚是引領者,是個性的與眾不同,是被模仿與跟隨的榜樣,而時髦則是人雲亦雲,沒有個性,無法突出。

說到底,也仍然是名與利的老花樣,也都是不嫌事大的主兒,擁有一個好的創意,利用互聯網智能機時代特征——大家都是一根線(網絡、通信)上的螞蚱,病毒式感染,蜂鳴式傳播……你就等著看廣告到達率評估數據的時候傻笑吧!

3.創新,有時並不需要轟轟烈烈

在傳統的工業時代,我們信奉的是“絕對產品力就是絕對競爭力”。這話到現在依然不過時,但是在碎片化的時代,在信息高度扁平化的時代,假如還依照創意、設計、研發、生產的傳統節奏,試圖以“十年磨一劍”、“不鳴則巳一鳴驚人”的大創新、大突破來爭得市場競爭的先機,我們不說是難於登天,至少也是危險係數不低。為什麼?產品的周期在新時代大大縮短,以前是以年、季度為單位,現在呢?月、周,有的網絡企業甚至每天都在變!再加之扁平化的信息溝通方式,企業要實現絕對意義上的大變革,付出的代價將比以往付的都大。碎片化的時代,創新變得更加重要,而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什麼?“碎”創新,“點”創新。

(1)找準穴道,簡單直白。360掌門人周鴻禕是這種思路的堅實擁雇:“你的產品可以不完美,但是隻要能打動用戶心裏最甜的那個點,把一個間題解決好,有時候就是四兩撥千斤。”

的確,資源變得更加有限,對手變得更加凶猛,更關鍵的是,用戶更加挑剔。我們因此有時不能再追求宏大敘事,而要想辦法見知微著。葉茂中這廝常說:發現機會比學習市場營銷更重要!在碎片化時代,這句話依然有效。在用戶體驗更加重要的今天,找到用盧的需求即是發現了機會,一個小小的簡單改變就能撬動地球!當年播放軟件混戰,其實實力都在伯仲之間。我們做下戰役回顧,彼時用盧對於播放器最大的需求是什麼?什麼格式的影片都能放!為什麼那時有用戶一氣下好幾個播放軟件?因為不同格式的片子需要不同的播放器才能放映!這時有個軟件商簡單地找了一堆解碼器,打包,各種格式的影片都不在話下。

暴風影音隻做了這麼一彳牛‘微小’的改變,隨即就牢屯‘吸”住了用戶,當上了老大。最近有本書以極端的方式火了一把,書名叫《男人腦子裏麵除了性還有什麼》(What Every Man Thinks About Apart From Sex )。書名夠勁爆,內容更勁爆:全是白紙,什麼都沒有。

這本售價4.69磅的隻能用來當當筆記本的奇書巳經賣瘋了,作者本人還不忘鄭重地解釋下:“這本書是39年來辛勤研究和實地考察的結晶,我在寫這本書時殫精竭慮,絕對不是異想天開。經過多年硏究,我終於發現男人除了性之外什麼都不知道。這個結論非常驚人,我認為世人有必要對此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