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2 / 3)

該遊戲的背景為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玩家的角色是扮演中國人民誌願軍一支虛似的部隊——“獨立一師”的指揮官,並同時指揮其他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部隊擊敗聯合國軍,贏得這場戰爭。

應該說,這是一款典型的愛國主義戰略遊戲,沒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在1999年5月8號一中國駐前南使館被炸了。隨即的事大家應該還都有印象,中國人民的反美情緒被迅速克燃,遊行、示威、紅客集體攻擊美國網站等。然後,《決戰朝鮮》上市後連續三個月高居連邦軟件銷售排行榜的第一名,瘋賣了16萬套,成為中國不長的遊戲銷售史上的一個傳奇。

說起來,金山也隻能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隻因這股浪潮來的如此凶猛,產品的調性又和時勢如此一致,賣不好才怪。有無心插柳的,當然也有有心栽樹的,隻要借勢借得好,大發戰爭財的絕不僅僅是有軍火商。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對纏綿一世紀的好基友,百多年的發展曆程中也少不了戰爭的蹤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參戰青年高達1200萬人,士兵思鄉病嚴重,甚至屢屢出現以自殘來返回家鄉的行為。心理醫生來硏究後下了結論,要解鄉愁,給小夥子找點土特產來!可口可樂第二任董事長伍德魯夫立刻發表了特別聲明:“不管我國的軍隊在什麼地方,也不管本公司要花多少成本,我們一定讓每個軍人隻花5分錢就能買到一瓶可口可樂。”

為此,可口可樂公司印刷了取名為《完成最艱苦的戰鬥任務與休息的重要》的小冊子。小冊子特別強調:不是我們在營銷,而是因為戰士們的需要,可口可樂對他們巳不僅是休閑飲料,而是生活的必需品了,與槍炮彈藥同等重要。看看,上綱上線得厲害。可口可樂於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列入軍品的民用品,美國大兵一看這紅罐子的汽水就高興,一點也不想家了,打起德國鬼子和小日本來倍有勁頭,走哪帶哪。在當時我們大可以說,可口可樂就是美國,美國就是可口可樂。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成就了可口可樂。那麼越南戰爭,就成就了百事可樂。

越南戰爭爆發後,可口可樂依舊貫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時營銷思路,大規模作為軍需品進入越南。而此時國內形勢巳有了大規模的變化,隨著尼克鬆漸漸陷入戰爭泥潭,純粹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思想開始逐漸式微,國內反戰浪潮漸起,尤其是青年人群體。百事此時的訴求“新一代的選擇”也和越南戰爭不無關係,這句明確的訴求瞬間拉攏了一大批國內厭戰的青年群體,喝可口可樂此時被隔離成一種“罪惡的戰爭行為”。以前百事可樂費盡力氣都沒拉近與可口可樂的距離,但國內發展浪潮給了它機會。

一個國家,兩場戰爭,一種飲料,兩個品牌,兩種結果。

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釣裏島的主權問題,永遠揪心得很,抵製日貨的浪潮也是一浪高過一浪。陳大善人也借此高調了一番:隻要是他幾個微博的粉絲,就贈送被砸車主新的國產汽車,身穿綠衣、頭戴綠帽宣傳環保:有人說陳光標假愛國,真作秀。其實各位看官要明白:戰爭,是舉國關注的焦點所在。陳光標此舉不論功過,不論真假,但是結果是獲得了全國的注目,這傳播費用,相當的節省了。

(2)突發事件,時刻準備著。企業應該時刻準備著,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在突發性事件發生後,企業的即時反應往往是能給自己尋找到機會。小概率事件不僅僅是戰爭,各種各樣的突發性社會性事件同樣是企業發展的契機。在我們公司兩百多家全案客戶的案例中,也不時碰到過這樣的狀況。試舉一例:2003年春天,一家糖果企業帯著800多個糖果品種來到了我們公司:精彩巧克力、伯爾巧克力、滋寶維生素糖果、好合、濃點、和喜、天天、巧配、卡米比列、小圈子、麥考利、可妙、派對時刻……鋪天蓋地地布滿整個公司,這家公司就是雅客。

雅客當時年銷售額不到6000萬元,營銷費用要平攤到800多個品種上,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中產品品類,也就是說,我們先打造一個睢客這支球隊的明星,然後以球星打響雎客品牌,再以雅客這個品牌帶動其眾多的係列產品銷售。

確定了這樣的策略後,我們隨即碰到了機會成本考量的問題,我們去打造哪個球星?這個球星的機會成本又是多少?我們有太多的選擇,比如各種膨化食品,各種口味的水果糖、奶糖,還有各種巧克力等。雅客當初傾向將資源投向巧克力品類,原因也很簡單,巧克力高溢價利潤有保證。

巧克力的機會成本幾何?我們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巧克力雖然是一個高溢價的產品,看起來有的賺,但事實遠非如此。巧克力是個高端舶來品,中國的本土消費者在巧克力上的消費更多是送禮而非自用,而禮品市場的屬性也使巧克力市場早就進入了品牌競爭的階段,消費者早巳經形成品牌購買的習慣:德芙、費列羅這些國際品牌早巳搶占了消費者的心智認知,而在國內品牌方麵,也有金帝這樣深耕多年的強力品牌。

反觀雅客,一個知名度和美譽度都極低的品牌,市場傳播費用又極低,選擇巧克力的投資回報率可想而知,隻看到了巧克力的高溢價空間,忽略前期需要付出的投入比重,這基本是一個“看起來很美”的想法。

方向何在?我們是否能找到其他回報更高的可能?有沒有機會?

2003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SARS。我們敏感的覺察到,消費者的心理因為非典而產生了波動和變化。非典結束後,人們形成了“補充維生素、提高免疫力”的觀念,市場對維生素產品的需求空前高漲,許多維生素產品熱銷甚至脫銷;大量的市場調查數據表明:希望通過吃糖果補充維生素的人居然達到了48.1%,僅次於采用吃水果和蔬菜的方式,比希望采用吃維生素保健品的高出二十多個百分點。還有一個很有趣很有價值的現象,甚至有87%的消費者認為他們購買過維生素糖果——在真正的維生素糖果高調入市之前。這說明了什麼呢?在消費者的潛意識裏巳經有了維生素糖果這個概念。所有這一切都說明:維生素糖果極有可能形成一個獨立的品類市場。而在任何一個品類市場形成之際,也就意味著一個領袖品牌的誕生可能,關鍵是誰看到了機會,並且抓住了機會。其實維生素糖果在市場上早就存在,比如維果C、各類果汁糖等,但並沒有一個品牌有意識地將維生素糖果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品類市場,所以它們隻是功能性糖果的點綴存在。

於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維生素糖果的領導者——雅客.V9!

2003年8月26日,雅客廣告播出5天後,雅客公司客戶服務部的谘詢電話每天達到50多個;15天後,每天競高達100多個,接線員的工作量達到巔峰狀態。

雅客網站每天的點擊率高達3500次。

簽約金額2億多元,經銷商預付款6700萬元,一個單品在上市當天創造如此紀錄,這在尹國糖果業是絕無僅有的。

雅客V9的鋪貨隻用了32天,全麵進駐各大終端網絡,以往從新品上市到產

品上架,需要80~90天。

雅客的經銷商由原來的300個迅速增加到2003年10月糖酒會統計的626家,大中型網點36000多個,解決了雅客整體市場的銷售板塊失衡的問題。到】0月5日,終端的庫存量隻有發貨總量的8%,低於正常理貨的安全庫存量,全國市場頻繁斷貨告急,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麵。

到2003年年底,雅客V9在全國賣到3.5億元,一個財年加上其他的品類雅客總銷售達到8億元。

(3)體育,不僅是競賽,用句戲謔的話來說,戰爭或者非典這種事,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再高科技的機構也無法做個預測,對於企業來說,這種勢能不能借、如何借,大多倒還是看運氣。當然,還有一些周期性明顯的、定期襲來的大浪大潮,企業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準備,大可以好好地順勢沖一把浪。

其中效果最為明顯的應該算是各類大型體育競賽,比如世界杯、奧運會,諸如此類。不知哪位哲人說過,在和平年代,體育競賽就是現時的戰爭。

時間周期短、日程可確定、主題正麵積極、觀看者印象佳、全世界全部參與……這樣的活動堆不愛?永遠不能低估電視的力量,它在這一刻把全世界的人們不分種族、不分年齡全部聚合在一起的能量。感謝偉大的洛杉磯奧委會主席尤伯羅斯拯救了垂死的奧運會,人們自此愈發發現奧運會,抑或是其他重要的體育賽事與品牌、奧運會與營銷傳播之間有多麼重要的連接。

看看這些數字的變化,感受下體育賽事的聚合力:主要讚助商讚助總額從卡爾加裏和漢城的9500萬美元,到都靈和漢城的將近9億美元;電視轉播費用從洛杉磯的2.87億美元到北京的18億美元;30秒廣告售價從ABC在洛杉磯的500美元到

NBC在北京的每秒60萬美元(黃金時段)。而再看看那些28年間在讚助商榜沉浮的名字,簡直就是一部商業興衰史,28年來7屆奧運都成為主讚助商的隻有三家:可口可樂、鬆下和visa;柯達一直到北京奧運會都在,2012年消失;麥當勞和三星從2000年悉尼開始加入已連續四屆;聯想隻讚助了北京奧運會;2012倫敦奧運會的新讚助商是寶潔和歐米茄。

很明顯,品牌選擇奧運會的理由,是因為這裏的時間流和人流都堆積得嚇人,到達率可能是平時的幾十倍,世界杯也一樣。在這樣大好時機裏,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提升品牌,關鍵是如何成功貼上盛會,手段很多關鍵是如何運用。運動營銷並不是大企業的專利,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可以選擇量力而行的事情去做。小企業在讚助大的賽事上,資金可能會存在問題,但是它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頂目讚助。以奧運讚助為例,同樣是奧運讚助,讓中國的所有運動員都穿你的服裝,那當然很貴。但是讚助一些小頂目的花費並不會太高,比如雅克V9讚助了奧運指定糖果,其他企業可以讚助奧運指定飲水以及運動員指定水壺、杯子等。對於國家隊的讚助,也可以選擇一些奪冠呼聲不強的冷口球隊,奧運有許多讚助項目,便宜的100萬元,貴的上千萬元,你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讚助頂目,隻要和奧運掛上鉤,就會很快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比如鈣爾奇成為中國女子舉重隊合作夥伴,迅速加強了鈣爾奇強化骨骼的利益訴求,舉重奪金的時刻,也正是鈣爾奇在消費者心智中奪金的時刻。

此外,中小企業即便對奧運賽事一分錢也不讚助,它們也同樣可以利用這一契機,比如做一些具有奧運氣氛的廣告,消費者看過廣告後,就會產生該企業同奧運有一定關係的錯覺。就好像2012年的奧運會,NIKE和奧運會讚助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愣是靠“活出你的偉大”的精神訴求,成為消費者心智中的奧運讚助夥伴,生生把正脾的讚助商阿迪達斯氣得內傷,而及時更新的微博營銷,更是送給所有體育愛好者一份大大的速遞驚喜。

中小企業在這方麵一定要動腦筋,我們甚至見過一個國外企業在這方麵非常聰明:它並沒有對體育賽場進行讚助,但卻把通往體育賽場的路上都安上了他們的廣告牌。這就會給觀看比賽的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覺,好像這場比賽是他們讚助的。企業就可以充分利用這種錯覺,在減少成本的基礎上,實現最好的宣傳。

如果中小企業在企業營銷方麵的預算資金較少,那就一定要在另外兩個方麵特別重視——膽子要特別大,創意要特別出彩。這就好比一個人,如果他很聰明,膽子不是特別大,也沒有錢,他有可能會成功;還有人不是很聰明,也沒有錢,但是E子特別大、好冒風險,他也有可能會成功;最可怕的是這個人不聰明、沒有膽,也沒有錢,那他必敗無疑。對於中小企業來講,沒有足夠的廣告預算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時候企業就要膽子大起來,創意好起來,否則就無法立足於市場。

紅牛讚助了菲利克斯·鮑·加特納(Felix Baumgartner)的太空一跳!當他成功地從3.7萬米高空超音速跳傘時,他不僅刷新了保持50年的世界紀錄,同時也在互聯網創造了1.7丨乙次的點擊量,1.7億人同時見證了紅牛的冒險精神,這次跳傘事件被世界各地的電視台報道,從ESPN到CCTV,該段視頻還入選為《廣告時代》年度十大病毒,而Felix所背降落傘和機艙門上顯眼的公牛圖案也讓紅牛的品牌威望如日中天。《福布斯》因此撰文稱:“這是紅牛做過的最牛的一次營銷舉措,而且很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牛的一次營銷。”

內勢

如果說那些明顯的大事件是所有企業都可能借上一力的群體性狂歡事件,那麼暗機會則更看重的是企業對於整個社會環境和大市場的分析和整理,從變化中尋找契機。借助外部環境的或急或緩的改變與更新,尋找出那些能為己所用為己所借的資源條件迅速發展。相比那些萬人矚目、舉世共享大事件來說,企業的內部機會往往沒那麼浮誇局調。

說起來,外部勢能雖好,但總不是天天都打仗每周開一次奧運,且大家都想分一碗羹,也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嚴格來說,還隻能說是狹義的市場機會,更考驗的是企業應變的速度和調動資源的決心和執行力。而內勢,則是需要企業找到市場的真相和把握時代的節奏後,找到讓自己借勢的合適方法,更看重的是企業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內勢也許更像我們提到的廣義上的企業市場機會,無時不在但是又藏於表麵的浮光掠影之下,暗流洶湧。

按照順序,接下來得說說如何去找到市場機會。如你所知,我們不是未卜先知的巫婆,但是我相信隻要你沿著正確的思路去思考,一定可以比別人超前那麼一點點。

比如在20年前,為什麼會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投資藝術品,去買根本沒人關注的那些破字爛畫?因為這是可以從種種現象推導出來的事實,產品的保有量和其在市場上呈現出的交易價格不成正比時,那一定是出了同題。

徐悲鴻、傳抱石、李可染這些大家的存世作品量大約都在3000件左右,再除去被博物館收藏的部分,數量更是屈指可數。徐先生就這麼多馬,總量不可能再多一件,而價值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漲船高。同樣是馬,德國的寶馬產品保有量如何?2005年中國銷量23595輛,到2009年達90536輛,而2012年第一季度巳經在中國市場賣出了75008輛。同藝術品相似的是,寶馬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漲船高,隻不過,隻是產量而巳。

但假如你知道在10年前,徐先生的寶馬在拍賣場和德國的寶馬在4S店的價格幾乎沒有差別這個事實的話,我想你一定會高呼一聲,還有天理麼?還有王法麼?然後瞬間醒悟,這就是機會。

尋找市場機會的方法論,在以往的營銷思維模式中,我們時常提到以下三條路徑:

從市場出發。

從競爭對手出發。

從自己出發。

如果說傳統營銷的4P理論一產品、價格、渠道、促銷,更多是從企業本身出發,根據消費者需求做出的一係列主觀策劃和實施,那麼借勢或者說市場機會的運用由於其特性,更多需要去觀察、去迎合。

而尋勢之旅,則更多需要從前兩條出發,再次強調,我們尋勢的目的是借勢,而不是去自己強行造勢——造勢的難度之大僅次於去改變教育消費者。

(1)從市場出發。選擇以市場為硏究的方向,也就是硏究社會大環境。我們生活的世界除去那些群體性大事件外,其他時間並不是死水一潭,而是在積極不停歇地運轉,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有趣地方。從市場出發可以有很多起點,從高到底,由粗至細,每個階段都有可能藏著未被開掘的寶藏。

比如我們將人口因素作為切入總,由一老一小兩極上就可以明顯找到市場的特征,一是老齡化社會趨勢日漸明顯。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査,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巳達8811萬人,占總人口的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占總人口的10.2%,以上比例按國際標準衡量,均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而到了2011年底,中國60歲老齡人口的數字已增長到1.85億,占當時人口總數的13.7%以上。而在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如上海,在2011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更是巳經到了347.76萬人,占了總人口的24.5%。將近1/4。

從一方麵看,老齡化社會帶來的首先是壓力重重:比如社會養老壓力加大;城鄉老人收入水平較低,增長慢;醫療保險覆蓋率低,農村缺醫少藥,等等。但要是從市場營銷的方麵出發,任何挑戰都是機會,都是勢能累積的標誌。老齡化社會必定也意味著老年人用的產品需求量大增,隨便想想:巳經傳播多年的各類醫療保健品、老年公寓、老年食品、老年服裝、老年旅遊,再細一點,還有助聽器、假發套、假牙、拐權,簡直數不勝數。還有一個可推導的結論,針對老年人護理的現實需要,男性護工必將成為一個新興的熱門行業,不是麼?“銀發市場”大有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