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3 / 3)

但第四點,則更像是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精神,

沒法教也學不會,所謂道可致而不可求也。

4.有意思的人,遊戲中人

把營銷做得好玩不容易,而更難得的是,做一個好玩的人。

一直有一種說法: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不是他地位多高、財富多驚人,而是“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人”。說的太好了。

一直以來,品牌的宣傳重點不管如何調整,始終以品牌本身為主。而企業的經營者和領導者,往往被有意無意地要求低調、不顯山露水、深藏功與名。很多企業家是這樣做的,也把企業經營得極為成功,比如低調神秘到恐怖的任正非和他的華為帝國。

這樣很好,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大變化。隨著人文精神的不斷深化,“以人為本”不再隻是一句空話套話,而是真正被人們所接受、所需要。品牌的形象,巳經不再是一個logo、一句廣告語、一個形象載體、一個明星所能簡單承載的了,企業的掌口人已經越來越和企業本身的一切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

消費者一直都是很直接不拐彎抹角的。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他看你順眼,就買你的產品;他看你不爽,就當你的產品是垃圾。而這裏的“你”,指代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你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會深深地影響你的品牌,所以,為什麼不變得有意思點呢?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第一是印度,那第二呢?

就是facebook。

這個也許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年輕人,他最有名的標簽也許不是哈佛輟學生,不是電腦天才,也不是百億富翁,而是他腳下這雙平凡得出奇的拖鞋。和你我一樣,“世界第三大國家的領導人’其實和你我一樣平民,甚至有點邋遢。不管你怎麼想、反正我挺舒服的,也讓我覺得“這個國家”應該會讓我舒服,雖然我現在還根本去不了這個“國家”。

我們同時也比較喜歡企業家有點、自嘲的精神,人民群眾是相當喜聞樂見的。

2011年10月6日喬布斯去世,潘石屹發微博調侃蘋果公司應“大量生產1000元人民幣以下一部的iPhone和iPad”,讓更多人用上蘋果產品以紀念喬布斯。但這一言論很快遭到了網友的反調侃:“請潘總推出1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吧,十幾億人民都會紀念您。”隨後有網友針對潘石屹的微博發明了房價新的計量單位,一“潘幣”代表一千元一平方米,十潘就是每平方米一萬元。

老潘忙不迭地解釋,不過群眾依舊不買賬,還把各地的房價都換算成了“潘”價,排列出2011全國最新房價排行榜,深圳以25潘的價格,高居榜首,廣州以15潘位列第七。

按說事情到了這個份上,老潘忍氣呑聲也就算了,誰叫他觸犯民意了呢,可是老潘沒有。此時的老潘充分發揮了“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的優良傳統,把一段本來有點尷尬的言論轉手變成了一件其樂無窮的大創意。

他順勢推出了“潘幣”。

幾可亂真的第一版潘幣,背麵是老潘的望京soho頂目。

潘幣的橫空出世,轟動四方,天下大亂。

網友還比較輕鬆,喝彩和拍磚的時候也都清楚,這不過是一次自我炒作而巳,而專業人士坐不住了,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硏究所所長李東方教授認為,潘石屹的行為很不嚴肅“相關的金融監管部門應該介入,應該對他實施監管,如果情節特別嚴重,涉及刑事,這時候才應該有公安介入,一般金融監管部門行政幹預就可以了。到現場對他進行教育指正,或者根據情節要求他具結悔過。”

2011年11月9日,潘石屹吸取第一版的教訓,將潘幣升級推出了第二版潘幣。

這次未能幸免的是美元。

潘石吃,真玩家也,好玩家也。

拖鞋也好,潘市也罷,抑或是現在打得不可開交的雷布斯雷軍和紅衣大炮周鴻禕,其本質上行為和表現,都有種或多或少的“頑劣”,或者說,像頑童掐架。旁人看來,有趣也好玩。

營銷,是會玩的孩子的遊戲

在營銷的世界裏,會玩的孩子才能玩得如?得水,不喜歡遊戲的孩子根本不占便宜!

營銷,有時本來就沒有規則好講,營銷不是請客吃飯,也不是禮尚往來。做正人君子很好,但對不起,在這個世界裏不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我們的壞是有底線的壞。我們所有的“會玩”行為,都是建立在利己不損人的基礎上的,否則那就叫做惡孩子了。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中國人說,淘小子出將軍,淘氣的小孩子大都是很會玩的,會玩就難免闖禍,被貶斥為“狗都嫌”,可是,總有好事者要較真,哭著喊著要證明,小孩子淘氣,會玩長大有出息,經過多年的跟蹤觀察得來的數據表明:淘小子出將軍這句俗語確實事出有因,有理有據。

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會玩的孩子,通過遊戲給自己創造的“技能訓練機會”更多;會玩的孩子在遊戲中所獲得的對抗經驗更多,要獲得對抗的經驗,就需要多次重複練習技藝和思考如何戰勝對手,從而提高運籌帷幄的全盤策劃能力、協作能力、領導能力、進攻能力、借勢能力、另辟蹊徑的能力、逆向思維的能力……

比如可愛的湯·?索亞將刷圍埴的體力活變成“遊戲”,不僅獲得了小朋友們的各種玩具和討好,還樂得清困,在樹蔭下看著別人替他將圍牆刷了一遍又一遍。想要創造一個“遊戲”,並取得這個遊戲的勝利,那就需要動動腦子,智慧,總是在經驗中提煉的,而經驗離不開重複的練習——各種遊戲。

來看看這幫改變世界的淘小子們:

“20年後,你會慶幸自己參加了此次世界大戰。到那時,當你在璧爐邊,孫子坐在你的膝蓋上,問你:‘爺爺,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幹什麼呢?’你不用尷尬地幹咳一聲,把孫子移到另一個膝蓋上,吞吞吐吐地說:‘啊……爺爺我當時在路

易斯安那鏟糞。’與此相反,弟兄們,你可以直盯著他的眼睛,理直氣壯地說:‘孫子,爺爺我當年在第三集團軍和那個狗娘養的喬治·巴頓並肩作戰!’”

“我們不僅要打死那些混蛋,更要用他們的內髒做我們坦克履帯的潤滑劑!”

這是我看過的最好演講詞之一,主角就是這個粗魯、野蠻、驕傲、自大、雷厲風行甚至還因毆打士兵影響自己聲望的老混蛋巴頓,那個天賦橫溢的老混蛋巴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將星如雲,五星上將就有馬歇爾、布萊德利、麥克阿瑟、尼米玆、哈爾西、阿諾德等,但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卻隻有這個天天叫囂著打到東京活捉天皇的兵痞,四星上將。

有些人生下來就好像會在社會輿論漩渦中折騰一輩子,比如現在的韓寒、以前的王朔。

王朔火了二十多年,靠的是他的小說,靠的是他的電視編劇,但更多的,還是他那愛誰誰的態度,天生吸引火力的態度。不管是無心插柳還是有意為之,但他總是能成功地做到一件很困難的事:與世界為敵的同時自己滋潤地活著,所謂快意人生。

看看Napster和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肖恩·帕克。15歲那年,他入侵了某500強公司內部網絡係統。帕克回憶稱:“我記得人們一直在哭,聯邦調查局的探員將我關在一間屋子中,

我無意中聽到兩位探員的談話,其中一個探員說我看起來並不是一個淘孩子,另一個探員則說她根本不了解我。”最終,由於沒有成年,他被判處社區服務。

他成年後也不消停,而且幹的事更加讓人發指,2004年他和一位哈佛學生共同創辦了一家校際社交網站,8月學生要準備回哈佛讀書時,被帕克極其強硬地阻攔了下來,很明顯,帕克覺得做網站比讀書有價值多了。兩人在爭論後,那名哈佛學生迫於“淫威”退了學。看看,真是壞透了!完全可以以教唆罪起訴他。

那名無奈綴學的可憐學生叫馬克·紮克伯格,那家社交網站是FacebooL 帕克是個怪人,性情多變、捉摸不定。他經常與人玩到深夜,也導致了他沒什麼時間概念,經常失約,甚至人間蒸發地失蹤幾個星期。這也導致他參與創辦的三家公司,飛黃騰達之後都很快將他踢了出去。舊金山高科技投資人羅恩·康威說:“如此散漫卻又如此成功的人很少見,也許,過不了多久,他又將創造出另外5個能真正改變生活的偉大公司。”

“我幫助人類至少改變了世界3次,但我始終是個局外人。”帕克如是說。

當然別忘了他,維珍品牌的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舉世聞名的壞小子。

維珍(Virgin)品牌的創始人,旗下擁有200多家大小公司,涉及航空、金融、鐵路、唱片、婚紗直至避孕套,儼然半個國民生產部門,徹底打破了品牌延伸的魔咒。他是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嬉皮士資本家。他的形象超出了我們對正常企業家形象的認知,雖置身於上流社會卻一頭披肩長發,終日一身休閑裝,兼帶玩世不恭。這一切使他更像搖滾明星,而不是一個商業世界的傳奇人物。

布蘭森曾花費500萬澳元買下一個麵積達10公頃的小島,專供自己公司的員工度假之用。不拘一格是布蘭森的標簽,他把他這最重要的商業特征發揚光大,將他的維珍品牌塑造成了酷的象征。嬉皮士出身的布蘭森很厭煩大企業的那種穿西裝係領帶的正派人士,正是這種不羈的性格,使員工深感親切。

他還幹過這麼一些比較瘋狂的事:

他親自開坦克車碾過放在時代廣場上的可口可樂,宣示維珍集團正式向可口可樂宣戰。

他曾男扮女裝地出現在維珍婚紗公司開業典禮上。

他在波斯灣戰爭期間斡旋於英國與伊拉克之間,開著飛機直接進入巴格達接回人質。

他的船“維珍大西洋挑戰者二號”由他親自駕駛,在1986年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

他親自駕駛的熱氣球“維珍大西洋飛行者號”,在1987年成為第一個同時也是最大的飛越大西洋的熱氣球。

他駕駛更大的熱氣球(容積達到260萬立方英尺)在1991年從日本飛越太平洋至加拿大北部,最高距離達到6700米,速度達到24千米/小時,再次打破了所有紀錄。

他駕駛著一輛詹娵士·邦德式的水陸兩棲跑車在2004年成功穿越了英吉利海峽,而且他還創造了一頂新的世界紀錄,那就是駕駛著同類車輛以低於兩小時的時間穿越英吉利海峽。

向他們致敬吧,這些貪玩卻改變了世界的“孩子”們。

營銷是個遊戲,做營銷也是個遊戲,想要做個好的營銷人,還是個遊戲

文章至此,我們堅決為遊戲正名!

老夫子朱熹教導後人:“業精於勤,而荒於嬉。”這對中國人而言,簡直就是對人性本能的“荼毒”,正是這種思想的流傳,國人對遊戲總是存在誤解,以為遊戲就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認為遊戲這種小孩胡鬧的玩意難登大雅之堂。

如果你也這樣認為,質問我,怎麼能把遊戲和營銷這麼正經的事放在一起?這這簡直是天方夜譚,那我要提醒你哦,你巳經被閹割了“個性”,好可憐!

在英語中,遊戲是“game”,“game ”還有另外一個中文釋義,即體育比賽。

體育比賽,地球上僅次於戰爭的最激烈的多方比拚。換一個角度來說,這是營銷戰的公平、公正、公開版本,也更為真刀真槍,也更為你死我活。商業競爭中還可以有多家公司共享蛋糕,而體育比賽往往最後隻有一個勝者,更為刺激,更為殘酷。

而就是這樣的正經嚴肅嚇死人的大事件,老外卻稱之為遊戲。

米戶·蒂諾維奇,2001年帶領中國隊第一次闖進世界杯。老頭在中國沒多久,留給中國足球和球迷最大的財富不是什麼先進的技戰術理念,不是什麼獨步江湖的訓練方法,而是一頂輕鬆的遊戲:三對三網式足球。

要說這種訓練對球員的能力有什麼提升,真的未必,而帶給隊員的卻是潛移默化、不可估量的影響和質變。足球終究是場遊戲,足球也應該是快樂的,所以輕鬆一點,勝人一籌,享受足球就好了。

也許,中國家長對王朔、韓寒、周鴻禕這種“淘孩子”多一些寬容,中國也能湧現不少喬布斯、布蘭森,也會出現各種讓世界改變、令人類歎為觀止的產品。

走,咱們玩個遊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