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1 / 3)

產品是用來滿足人們需求和欲望的物體或無形的載體產品是用來滿足人們需求和欲望的

存在即合理,需要就創造——如大發明家愛迪生所說的:你不知道男人和女人多麼喜歡享受,多麼貪婪。

總有一些發明轉化成產品後改變了世界:

廣播。讓文字變得有情感,讓一個人對全世界說話成為可能?電視。為我們開啟了一扇能夠遠眺世界各地的窗,讓我們知道外麵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電報和電話。讓信鴿下崗,讓郵差從最被期盼見到的人變成路人甲?手機。“個人行蹤追蹤器”,每個人不再是孤單活在人生大海中,思念變得不那麼醇厚了。

汽車。我們不再為清理味道刺鼻的畜力棚廄發愁了,但我們需要更多的錢,買汽油。

小產品也能改變大世界:

拉鏈。一根小塑料片秒殺1000個紐扣?抽水馬桶。你不再有憋氣500米去弄堂口的機會了?微波爐。足以告慰普羅米修斯在天之靈的神器。

超短裙。夏奈爾女士偉大的設計,讓女人從“仿佛沒有腿”的舊世界中跳離出來,世界從此不僅僅屬於男人,也屬於女人了?安全套。真正解放了婦女的偉大發明。

但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當它們第一次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時,都瞬間令舉世震椋,乃至徹底改變世界,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類天生就喜新厭舊、好逸惡勞、趨利避害。越是懶惰的家夥,越是有各種超越常人的想象和設計,最終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舒適,但也更加的複雜了。

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人類的需求就是這樣周期性地變化,而體現在需求和滿足上,就是各種產品的應運而生。

溝通產生價值

鮮花為什麼總是揺在牛糞上?因為牛糞會服務會溝通。世上賣得好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東西,溝通產生價值。

1.產品的三重屬性

核心產品是指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時所追求的利益,是顧客真正要購買的東西,因而在產品整體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

實體產品是核心產品借以實現的形式、即向市場提供的實體和服務的形象。通常表現為產品的質量水平、外觀特色、式樣、品牌名稱和包裝等。

周邊產品是顧客購買有型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附加服務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貸、免費送貨、保證、安裝、售後服務等。

我們在定義產品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時,首要就是從這三重屬性開始探尋:核心產品,是消費者購買這個產品所獲得的利益,就像女孩子買化牧品,她的利益是讓她看起來更美,皮膚更白,頭發看起來更亮澤;這個必須是讓別人能夠感受到,並且是要足夠強大的。你不能忽悠一個賣點、,別人根本不信。

實體產品,就是你所看到、拿到、用到、感受到的這個產品。

周邊產品,你購買這個產品所獲得的全部的附加服務。

當這三重屬性完美的結合到一起的時候,才是一個完整的產品概念。

從產品的三重屬性,我們就能更清晰地明白“鮮花為什麼總是插在牛糞上”的道理了:因為牛糞會服務會溝通。

所以,世上賣得好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東西。消費者購買決策依賴的就是傳播和溝通,如果商家不說,或者不會說,美女怎麼知道你比牛龔好?比如國內家電第一品牌海爾,正是靠其優秀的服務口碑而非產品品質成就了其年逾千億元的銷售額。維持服務隊伍,前提是產品在一定規模下必須保持某種程度的缺陷率,缺陷率太高了肯定不行,但缺陷率太低了也不行,因為服務隊伍沒事做,產品一定程度上的缺陷是海爾服務體係良性運轉的前提。早些年,海爾的維修人員到您府上執行的三不原則:不抽煙,不喝水,不弄髒您家的地板(自帶鞋套)。對比那些打了電話幾天都不露麵的售後服務,一定讓各位看官驚為天人般感動:還有這麼好的企業啊,免費來幫我修空調,還那麼禮貌。因此下定決心,家裏以後不管添置什麼電器,都認準了海爾這個牌子。而這一切的認知,都是建立在海爾“產品缺陷率”的設計上,和其產品本身屬性毫無關係。所以我們說,販賣產品的大忌就是愛上自己的產品,隻看到自己的產品如何如何比競爭對手強,事情的真相往往是:消費者不辨優劣,他們自有他們的認知。

2.產品缺陷率的設計

產品是用來跟消費者交換的,品牌是用來跟消費者溝通的,你要打動他們的內消費者對產品的認識永遠都是非常淺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巳過去。

在現代營銷技術的應用中,我們甚至要說:產品的質量要適可而止。

所以,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在為真功夫設計產品的時候,我們洞察到:對於真功夫而言,好的產品口味是基礎,但無限追求完美的產品力並不是唯一的努力方向。因為通過消費者洞察,我們發現吃飽和吃好是兩個概念:來真功夫就餐的消費者更多的是沖著真功夫快餐的營養和口味,是為了吃好。如果單純是為了填飽肚子,他們可以選擇更加便宜而且分量更足的產品,比如街邊的拉麵店。

因此,在翔實的市調數據的基礎上,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對真功夫產品進行了一些調整,通過餐具的扁平化雙層設計,使得真功夫的產品看上去多,吃起來少。

因為人們對美食的最高評價總是意猶未盡,通過產品分量的減少,不讓消費者吃飽,反而會提高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認同。

而事實也是如此,連續5年的消費者調硏報告顯示,消費者認為真功夫最大的不足就是吃不飽,甚至有些男性消費者說中午12點吃完真功夫下午不到4點就餓了。而有這種看法的消費者也恰恰正是去真功夫消費頻次最高的消費者。

在產品同質化時代,無意義的差異也是創新的一種

了解了產品是由三重屬性構成的,了解了品牌的競爭是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麵展開,了解了做品牌和賣產品是兩回事,但是,在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山寨成風的當下,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成為喬布斯,用想象力創造新世界,在一片“雷同”的?海中,如何讓你的貨、讓你的品脾脫顆而出,或者隻是看著有那麼點和人家不一樣?

幸弓,人的欲望和貪婪是無止境的:吃飽了會想要吃得更好,吃好了又會想要吃?

得科學,人的欲望就這樣一步步被激發起來。不斷深度挖掘消費者的內在需求,不斷細分這些需求,就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市場機會。即使在一個物質越來越豐盛的時代,這種機會也從不缺乏。

早期的化妝品隻是冬天滋潤肌膚之用,看看現在的化收品吧:

從功能分,有防哂的,補水的,祛斑的,美白的,營養的從種類分,有爽膚水,潤膚乳,麵霜,眼霜,手霜,足霜你以為空間巳經擠得滿滿的了,再也沒有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了,但我們在策劃“珀萊雅”時,硬是憑著“晨水和晩水”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市場空間。

通過對細分市場的再次定位,晨水和晩水的推出,使珀萊雅真正占住了“深度補水”定位,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了補水專家的形象。清新晨水、滋養晩水——讓肌膚一天年輕2次。

星巴克的成功,不在於將咖啡做得有多好,而是將消費者需求的中心由產品轉向服務繼而轉為體驗的差異化經營,成功創造了一種“星巴克體驗”。

網絡時代,電子商務更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攜程創造了在家裏玎票訂房的全新旅遊方式,建立了自己的電子旅遊世界。

阿裏巴巴同樣是利用了網絡時代的機會,率先創立電子商務平台。

如同沒有競爭就是最好的競爭一樣,沒有標準就是最好的標準:因為你可以來製訂標準。盡一切可能讓自己成為標準的製訂者,從而讓消費者和競爭者失去判斷力。任何一個行業,如果想要做得比競爭對手好是很難的,但如果要做得和競爭對

手不一樣,相對比較容易。

牙膏巳有無數種選擇:加氟強化鈣的,美白的,祛過敏的,預防上火的

LG卻另辟蹊徑推出了竹鹽牙膏有點“鹹”,找到了另一個鈿分市場的生存理由。

一般航空公司都有不同等級嗆位的設定,亞特蘭大航空公司推出沒有等級差異的蹌位,這就減少了服務的成本,可以提供給乘客更低廉的票價,從而吸引了更多消費者乘坐。

在西服這個歐風盛行的行業,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建議柒牌反其道而行之,讓李連傑在廣告片中穿上中式複古風格的中華立領服裝亮相,風靡一時。柒牌緊接著順勢而為推出“中華立領”這個服裝品種,因為沒有同行做,又一次通過差異化的品種異軍突起。企業不止一次告訴我們:中華立領賣瘋了。

可見產品的差異化永遠是打造品牌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因為不管你做不做品牌,關鍵是要有銷量,都沒有銷量了,品牌怎麼做,哪兒來的錢做,怎麼能堅持,品牌是靠時間積累的,產品的差異化很重要。

實際上人類是很貪婪的,永遠都會有一些欲望沒有被滿足,這個沒有被滿足的東西,就需要花力氣去挖掘它,市場營銷其實就是硏究需求,研究怎麼賣、賣給堆,這是最初級的。最重要的是研究需求,這個需求甚至消費者本人都意識不到,這個才是非常厲害的。

1.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齊白石

超女火了一個李宇春,但從此之後,就再沒能出現過火得那麼厲害的歌手(即便第二年的超女,箱現出那麼多克隆的中性歌手);在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舒淇可以一脫成名,然而今天,無論是多麼厲害的美女都會感慨錯過了最好的時代;網絡的無限蔓延,讓任何一種信息,都出現了高度相似的狀態;網絡的無限透明,使得任何一種信息過了一個小時,就淪落為過時的資訊……

大家都不會對跟隨者感興趣,那隻是昨天的冷飯,就像齊白石說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作為一個跟隨者,是沒有前途的,但是,我們並非讓您一味地開發、開發,更好、更好,而是需要換一種思路“創新”!

在商品環境中,一種商品是用另一種商品來衡量的。顧客肯定會將蘋果與蘋果比較,但關鍵是不讓他們這樣比。怎麼比?讓你的競爭對手成為蘋果,而你做桃子。

現代企業競爭,如何突破膠著的競爭狀態?

還記得巴頓在和沙漠之狐隆美爾作戰時隨身帶著隆美爾的書,對著戰場喊:我看過你的書。——學習對手,是為了戰勝對手。

僵局無非是因為企業和眾多對手的思維方式和手段雷同造成的。營銷知識的普及,是一把雙刃劍,大家都明白了的道理,豈能不惡戰。就像買藝術品,誰都知道齊白石好,價錢又怎能不高。

如何突破?

當自己從來沒學過。所謂從無法到有法,再從有法到無法,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造差異化的關鍵。

2.反映在具體手段上,歸納為:以“新”對“好”

傳統的縱向營銷思維試圖將產品做得比對手更好、更細,但結果是自己愈來愈累,贏利空間越來越小。

一個人不可能把全部學科都學一遍,企業也不可能麵麵俱到,缺什麼補什麼,最後身上穿的隻是一件補丁衣服,還不如改成背心來得痛快。

也不要迷信水桶裝多少水決定於最短的一塊木板,倒不如斜支起來先裝上水再說,等你補好那塊短木板,水早就讓對手搶光了。

在創意麵前,生意並不平等。再也不能用正確的方法做錯誤的事了。有些時候搶地盤比練內功更重要。發現機會比學習市場營銷更重要。

對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世界發展太快了,留給你完善係統的時間太少了,要想贏,就必須快,用速度來彌補不足。否則等你博士畢業,心儀的女朋友早被人勾跑了。

人類的本性是喜新厭舊,所謂“新”,並不就是“好”。

創新的產品不一定拿好和壞去衡量,而是有和沒有。有就是不一樣。

比如桂林山水實景演出的《印象·劉三姐》這個頂目,將歌舞表演、民族風情、漓江漁火等放在真實環境裏,單拆開,風景隻是自然景點,歌舞更無法和專業團體的歌舞比,因為《印象·劉三姐》的表演者是白天在江上勞作、晚飯後劃著竹排來演出的漁民,但結合起來就成了世人去桂林必看的節目。世界旅遊組織官員看過演出後如是評價:“這是全世界都看不到的演出,從地球上任何地方買張機票飛來看再飛回去都值得”。

比如說葉茂中策劃益牙木糖醇,經過深思熟慮在大家都熟知的木糖醇裏添加了維C,變成了有維C的木糖醇,保護+營蕎,雙重益牙,一上市就賣得火爆。企業

老總陳天獎先生告訴我們,益牙在木糖醇市場巳取代樂天的位置,成為木糖醇市場的老二。

對於中國的中小企業來講,發揮想象力、創造差異化的時代巳經到來了。企業能不能做出別人做不出來的東西?這個東西可能不是很完美,而是要先做出來。

《印象·劉三姐》的表演好嗎?這巳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新”吸引了大家。

經過這麼長時間市場的“磨礪”,消費者心理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大的不同就是產品想要激發他會越來越難,他對產品也越來越挑剔。過去是年輕人喜歡嚐試新的東西,現在中老年人也願意嚐試新的東西。因為每個人都有怕老的趨向,背後就隠藏著沒有消費者甘心被時代所拋棄,表現在對產品的選擇上,會越來越多地接黨創新的產品。

這就導致對於企業來講,一些產品的生命周期會越來越短,需要企業更快速度地開發新品。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可愛。消費者在他有限的消費生命裏麵會體會到更多的東西。這是一個大的趨勢。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是世界發展的一個表現,也會被許多目光敏銳的中小企業抓住,創造自我成長的機會。

差異化最佳的時機就是在空白的盲點上,創造“新”——新的需求,新的產品,新的洞察,新的人群,新的觀念……因為“新”,所以無從比較,所以沒有競爭,所以才有機會天下無敵。

再不創新就等死吧

在營銷學中一直有一種觀點:市場營銷中最本質、最核心的也是最關鍵的工作就是產品創新。從某些角度上說,這個結論是成立的。原因有二:①不論是價格、渠道還是促銷,一切的營銷活動,其實都是為源頭的產品服務的;②任何事物都有其成長、成熟、衰老、死亡的不可逆過程,產品同樣如此。

第一點很好理解,沒有產品,一切都無從下手。即使你有世界上最完善齊全的線上線下渠道,一個完美從來不犯錯誤的營銷團隊,可以保證製定出最讓消費者和企業滿意的價格,可是假如沒有產品,這一切都是白給。舉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為什麼基本上所有國內知名的中餐館子都不是通過大量的傳播廣告形式而火的?原因很簡單,餐館賣吃的,餐館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好吃,好吃就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