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泰晤士河畔(一)(1 / 1)

倫敦,2008年夏

逛過卡姆登市場和水閘以後,我又回到了泰晤士河畔,獨自沿著左岸漫步。與巴黎的塞納河相比,倫敦的泰晤士河寬闊許多,加上英國是島國,風力明顯偏大。因此,如果不是風和日麗的天氣,在岸邊漫步的遊客不會很多。今天是個例外,連威斯敏斯特橋邊碼頭的遊船上也擠滿了遊客,他們和我目標一致,都去往倫敦塔橋方向。

大本鍾就在橋後麵,我想起威斯敏斯特教堂裏的牛頓墓和詩人之角,那裏應該還是終日遊人不斷。與8年前那次參觀相比,現在的我已經造訪過莎士比亞的故鄉,也在牛頓的三一學院用過晚餐。再來聆聽那鍾樓上敲出的鍾聲,別有一番滋味,那仿佛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心髒在搏動。

河對岸的那個白色大轉盤,是為慶祝千禧年而修建的,依然在緩緩地轉動,依然有不少老少遊客上上下下。細數了一下,總共有32個包廂,轉一圈需要好幾分鍾。它比附近的任何建築物都高出一大截,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蔚為壯觀。可是,如果不是像今天這樣的好天氣,還會有那麼多遊客嗎?對此我表示懷疑。

正對著千禧大轉盤的是一座鐵製的獅身人麵像,有一群中學生坐在那裏休息。還有一座不列顛戰爭紀念碑,由一組空軍戰士的群雕像組成。紀念碑的設計高度被嚴格限定,主要作橫向的鋪展。1940年9月,倫敦連續57個夜晚遭到德國空軍的空襲。原本是為進犯英國作準備,後來因為遭到英國空軍的抵抗,未能實現登陸,隻將空襲持續了一個冬天。電影《魂斷藍橋》的故事,便發生在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