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要形成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2 / 3)

二、要有明確的高科技人才培養戰略

現代任何研發活動要獲得重要進展,並取得理想的成果,除了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參與外,更需要有大量高水平科技人才。他們能隨時把握高新科技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沿,能準確地提出研發重點,做出正確的研發部署,並帶領大家一道積極開展研發活動,在不太長時間內獲得重要科技成果,因此,高新科技發展給教育人才培養機構提出了嶄新任務。要完成這項任務,人才培養機構,特別是高等教育機構,必須要有明確的高科技人才培養戰略。但是我們不能要求所有高等教育機構都去培養高新科技人才,因此應該進行高等教育體製改革。

1.在一定時期內需要實行精英教育製度

獨立後,為了培養科技和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級人才,印度興辦了許多大學和高等學院,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但在獨立後很長一段時期內,由於人口眾多,且增長迅速,印度國內依然隻有極少數人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印度實行的仍然是精英教育製度。重要的是,在高等教育難以普及的情況下,為了獲得高科技發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印度政府還把發展高等教育的重點放在幾所國家重點大學和一些重點專業技術學院。其結果是,印度科技人才隊伍很快位居世界前列,印度科技人才的質量也獲得國際社會稱道。因此,作為發展中人口大國,在一個較長時期內都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有必要實行精英教育製度;即使在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後,由於國家財力和人力有限,依然有必要實行精英教育製度,隻能保證部分高等院校甚至某些專業優先發展,使其能夠保證甚至提高學術水平。我國1990年代後期大幅度擴大招生,高等學校招生人數增加了數倍,加速了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進程。但高等學校急劇擴大招生規模,無疑稀釋了我國寶貴的高等教育資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垮了原本基礎雄厚的大學。因此,我們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為了滿足新經濟和高科技發展對優秀人才的需要,仍然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範圍內繼續實行高等教育精英製度,集中財力和人力,辦好若幹重點大學甚至若幹重點專業,使其盡快達到世界先進水準。上世紀末期,教育部在若幹高校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並繼續堅持下去;隨著我國教育投入的增加,在我國科技和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領域,在需要發展的高新科技領域,適當增加重點實驗室和重點研究基地,推動我國高校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2.要鼓勵私營部門和企業參與高科技人才培養

印度高等教育擴大招生規模後,受過高等教育的失業人數不斷增加。中國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後,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逐漸降低。但是另一方麵,在中國和印度,都存在高級人才嚴重短缺。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除了畢業生個人因素外,就是高等教育機構專業設置與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脫節,即學非所用。這從許多高校畢業生在工作中往往用非所學的情況中可得到證明。為此,印度在1980年代以來鼓勵企業和私營部門參與高科技人才培養的經驗值得重視。1980年代後期,印度政府順應世界高新科技潮流,鼓勵發展信息科技和信息科技產業,促使印度對信息科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為了滿足信息科技特別是軟件開發對人才的需要,印度各軟件開發企業紛紛開辦軟件技術培訓班,有針對性地培養軟件開發所需人才。私營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舉辦各種類型的軟件開發技術教育學校和訓練班,培養軟件技術產業所需各類人才。印度這些軟件技術教育培訓機構大都是嚴格按照美國卡內基工程技術教育最高標準開展教育和培訓,因而保證了這些技術教育培訓機構的質量。我國可以借鑒印度的經驗,建立新型的人才投資體係,在加大國家財政人才投資力度的同時,鼓勵社會、企業、個人參與人才投資,逐步推行人才投資主體多元化,增大全社會的總體投入,利用市場機製的作用,鼓勵企業和私營部門參與高科技人才培養,持續穩定地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及全社會多渠道投入對人才資源開發的支持力度,縮小中國在教育投入上與國外的差距。我國應該加強對這些機構教育培訓質量的監督和檢查,防止濫竽充數。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中出現了一大批私人計算機培訓機構。這些機構良莠不齊,許多機構既無必要的教育設施,更無合格的教師,教育培訓質量十分堪憂。國家應該加強對其進行檢查和監督,以保證教育培訓質量達到一定水準,促進中國由人口大國向人才資源強國的轉化。

3.要堅持科技人才國際化道路

印度的大學教育,幾乎全部與國際接軌。除保留其本土語言文字、曆史等專業之外,其他專業,在師資配備、課程設置、教材選用上,幾乎同歐美國家一致。隨著經濟全球化逐漸深入,要求科技人才培養更加國際化。在保證國家教育主權的條件下,建立適合中國國情、開放而具有競爭力的新型國民教育體係,是中國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任務。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教育大國,必須審視國情、世情,加快建設和完善中國的教育事業,使其與世界同步發展。國民教育體係,使教育發展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以較快的速度步入現代化、國際化的軌道。這一教育體係必須是與世界接軌的、以高質量、高標準的師資隊伍,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高效率的管理服務係統為支撐,麵向現代化、麵問世界、麵向未來,使中國的教育課程和受教育的方式達到國際、國內認可的標準。要促進人才資源開發,從質量上、數量上努力充實人才,包括工程技術人才、研究人才、研究輔助人才及經營管理人才。在初、中等教育中,要進一步重視觀察和實驗。實際體驗對培養科學好奇心具有極重要的意義,應努力通過增加這種體驗的機會,培養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幻想和熱情。要有組織地、係統地加強大學、高等專業學校及專科學校的教育功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專業結構的調整,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麵寬、熟悉專業、敢於創新的人才。為了適應知識經濟和信息化高度發展的要求,我們必須從全球的角度出發,一方麵在國內加強基礎研究,加強研究開發基礎建設,另一方麵還應加強國際間的科學技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