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技術引進與科技創新結合不緊(2 / 3)

二、引進先進技術危及國家安全

技術引進並不總是一帆風順,而往往是好事多磨。長期以來,特別是1960年代以來,印度特別強調引進軍用先進技術,使印度技術引進更多地具有軍事性質。一些國家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也願意向印度出口某些先進軍用技術和武器裝備,然而它們也絕對不可能向印度出口最先進的軍用技術和武器裝備。因此,印度獲得了某些先進軍用技術和武器裝備,但卻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國家安全。這為印度技術引進留下了十分沉痛的教訓。

1.過分突出引進軍用先進技術

獨立印度的領導人一直有一個大國夢,提出印度要在世界上作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為此,獨立後,特別是1960年代後,印度政府特別注意加強軍事現代化建設。印度先後從國外特別是蘇聯進口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從普通小型槍炮到大型坦克、軍艦和戰鬥機。1980年代後,印度還從西方國家進口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如英國的航空母艦、法國的“幻影2000”戰鬥機、瑞典的“博福斯”火炮等。但是,印度依然主要從蘇聯進口先進的武器裝備。冷戰結束後,印度向俄羅斯購買的武器裝備進一步升級,發展到購買蘇30戰鬥機、潛艇和航空母艦等超大型武器裝備,包括基洛級潛艇和“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印度還與俄羅斯聯合在印度國內生產米格29戰鬥機。同時,印度還向以色列購買預警機、導彈防禦係統等先進的軍事裝備。現在,美國生產的先進武器裝備也在向印度敞開大門,印度武器裝備進口還將大幅度增加。2007年購自美國的“加拉希瓦”號兩棲船塢登陸艦正式進入印度海軍服役,並成為印度海軍中僅次於“維拉特”號航母的第兩大艦艇。該艦配備“密集陣”近程反導係統。這是美國首次向印度提供的“致命”武器係統,由此,印度成為首個配備該係統的“非北約國家”。近年來,印度每年要花數億美元進口武器裝備。與軍用先進技術和武器裝備的進口相比,印度引進的民用先進技術卻少得可憐,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2.難以獲得真正先進的技術

即使某些國家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和狹隘的戰略利益而願意向印度出口一些先進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然而,在決定哪些技術可以向哪個國家出口,那些技術現在不能出口或不能向哪個國家出口時,總會優先考慮本國的根本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而不會出口那些最先進的技術。當然,這種出口技術的先進程度也會根據世界科技發展的水平並結合本國各方麵的利益而不時有所調整。因此,總的說來,任何國家在進口國外先進技術和機器設備時,不可能真正進口到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機器設備。印度技術進口的情況也是如此,如印度長期從蘇聯和俄羅斯進口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可以說都不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如蘇聯和俄羅斯曾經幾次特許印度生產米格戰鬥機,甚至也不是當時俄羅斯最先進的米格戰鬥機機型。在進口這些先進技術的過程中,印度還常常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3.危及印度國家利益和安全

印度雖然強調進口技術的國產化特別是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然而,由於技術基礎薄弱,印度發展武器裝備仍然離不開外國特別是俄羅斯。正是由於印度技術進口偏重於武器裝備的進口,印度國防科技工業是在外國支持下才發展起來的,因此,國防科技發展存在很大的對外依附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曾經把印度列為第三世界最大的常規武器買主。由於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印度高技術武器裝備生產能力相對薄弱,國防裝備還將繼續大量依賴進口。印度準備建造3艘隱形護衛艦,其名義上國產,實際上大部分武器係統不得不依靠從俄羅斯進口。因此,印度海軍隻好請求俄羅斯海軍協助解決在建的隱形護衛艦和導彈驅逐艦的技術難題,以盡快完成主力戰艦的建造工程。實際上,印度海軍主要艦艇裝備都是來自俄羅斯,隱形護衛艦將配備俄羅斯的薩-N-7防空導彈和“俱樂部”巡航導彈,班加羅爾級驅逐艦將配備極為先進的俄羅斯SS-N-22反艦導彈和“俱樂部”巡航導彈等武器。印度軍隊主要武器裝備都來自國外,勢必影響印度的國家安全。近年來達成的美印民用核能協議,也要求印度把民用核設施與軍用核設施分開,且其民用核設施也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印度既想讓國際社會承認自己是核武器國家,同時又把核試驗權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做法完全行不通。因此,印度要進行核開發,還是被美國牽著走。印度急於全麵推進武器裝備國產化最直接的原因是,武器裝備如果大量依賴進口,容易在國家大政策上受製於人,使國家安全沒有保障。目前,印度武器平均自給率在30%左右,仍然較低;且現役武器是“萬國牌”,型號不一。武器混雜和不能自主生產,在戰時肯定會導致戰場補給、作戰協同效率低下,從而必然危及國家安全。

三、依賴進口影響國家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