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府對科技發展政策的支持
為促進高科技及其產業發展,印度政府還提供了一係列相關政策支持。如1980年代中期以來,印度政府將軟件產業作為印度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為積極推進本國軟件產業發展,為國內外企業營造寬鬆的經營環境,在涉及軟件技術產業的投資、運營和管理方麵,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係列較為靈活和寬鬆的政策,如取消軟件設備進口的許可證製度、免除軟件出口所得稅、免征軟件產品生產、出售及相關谘詢服務的流轉稅,免征軟件出口所得利潤的企業所得稅,提供電信服務和寬帶網服務的公司可享受5年免稅,建立專門針對信息技術產業的國家風險基金等。為促進軟件產業發展,改變通訊落後狀況,政府專門在每個軟件開發區設立通訊中心,每個通訊中心裝備一個碟狀天線,接收衛星信號,並建立一個由二十個軟件開發區組成的通訊網。根據政府頒布的“印度信息技術行動計劃”,每個政府職能部門預算的1%—3%必須用於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其中包括信息技術產品的發展、購買、培訓和服務。政府采購極大擴展了印度國內軟件業的市場空間。印度政府還建立國家級的信息中心和政府數據庫,鼓勵私人投資信息技術教育與培訓;對經濟落後地區信息技術教育提供補貼和培養高質量信息技術人才等,以促進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3.鼓勵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
印度政府高科技政策導向之一就是鼓勵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為充分發揮高科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長期以來,印度政府鼓勵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結合,鼓勵企業開展科技研發,鼓勵科研機構和大學與生產企業結合,實行產、學、研一體化。2003年“科技政策”提出,要促進與經濟和社會有重大關係的領域的研究和技術創新,要將農業(尤其是水土保持、人畜營養、漁業),水利,衛生教育,工業,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通信和運輸等領域置於最優先的地位。同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材料科技等起杠杆作用的關鍵技術也將享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創建於1999年的印度信息技術協會就是科技與社會經濟結合的一個標誌。絕大多數印度信息技術協會開始是由政府和企業聯合發起的,也有一些是由政府單獨撥款建設的。它的目標既是培養計算機軟件工程的學士、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同時也開設從15—6個月的短期課程,以訓練專業技術人員。為實現科學研究與產業的協調效應,印度提出要促進技術的開發、轉移和擴散,使技術成長惠及大多數人,使全國每一個公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為此,印度成立自治性技術轉移組織作為大學和國家實驗室的輔助組織,由其促進知識向產業的轉移;鼓勵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將他們創造的知識向產業轉移,並使他們成為接受經濟回報的一方;鼓勵產業界從經濟上利用或支持教育和研究機構。
三、加強對高新科技發展的支持措施
高科技發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為了切實貫徹執行這些科技政策,還需要政府提供某些相關的具體措施。獨立後,印度政府實施了眾多促進高科技發展的政策,也提供了諸多促進高科技發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