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發展高科技有所為有所不為(2 / 3)

2.突破原子科技

獨立後,發展核能成為印度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其目的是解決能源緊張、促進經濟增長、消除貧困。但印度政府領導人,特別是首任總理尼赫魯在核能利用問題上表現出極其矛盾的心態。一方麵,在國際舞台上,印度是當時提出和平利用核能的少數國家之一;另一方麵,尼赫魯等印度政府領導人卻非常關注核能的軍事應用。在強調核能軍民兩用的重要性能的同時,印度政府建立起完整的原子科技發展機構。在整個1950年代,印度將高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放在原子科技的研發上,爭取在該科技領域有所作為;而對其他高科技領域並沒有多少涉獵,基本有所不為。

3.進軍空間科技和生物科技

1960年代,當印度在原子科技研發方麵取得某些重要進展,蘇聯首次成功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後,墨西哥等國家開展的“綠色革命”取得重大成功後,印度在繼續進行原子科技研發的同時,開始發起宇宙空間計劃,進行空間科技的研發;印度還發起“綠色革命”,開展農業生物科技的開發,因此,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印度把高科技發展的重點放在原子科技、空間科技和農業生物科技等的研發上,爭取在這些高科技領域有所作為,而對其他高科技領域雖有所涉獵,但基本有所不為。1970年,印度政府特別批準了製造原子彈的薩拉夫計劃,標誌著印度決心把原子科技研發提高到一個嶄新階段。

4.啟動信息空間和海洋科技

到1980年代,印度在原子科技、空間科技、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領域取得一定成就。1974年,印度第一次爆炸了核裝置;1978年,印度成為糧食基本自給並有少量出口的國家;1980年,印度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麵對世界各地迅猛發展的信息技術浪潮,印度政府又把高新科技發展的重點放在信息科技特別是信息軟件技術研發上,並啟動海洋科技研發。至此,印度科學家進入了幾乎所有主要高科技領域,並在諸多高科技領域取得重要成就。

5.突破信息科技

1990年代初期上台的拉奧政府把高科技發展的重點放在信息科技特別是軟件科技研發上,促使印度軟件產業迅速發展。1996年,印度政府在社會經濟發展“九五”計劃對生物技術、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將給予優先地位,以形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1996年8月2日,高達總理親自主持儀式,正式宣布跨世紀的宏偉科技藍圖,即《2020年技術展望》。其基本目標是通過科技的發展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生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產品、發展具有競爭力的國家經濟。1996年上半年,印度國防研組織還發起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國防科技十年自力更生計劃。其目標是在2005年使印度在一些關鍵的和困難的軍事技術方麵實現自力更生,以改變其受製於國外技術的狀況。印度政府全力保證國防科技開發所需的經費,對導彈開發計劃給予最高的優先權。1996年印度航空展覽會上,印度自行研製的試驗性預警飛機報警與控製係統完成首次試飛,向世人證實了印度的國防實力。1998年,印度連續進行5次核試驗,使印度成為事實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6.向高科技全麵進軍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和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印度在全麵進入幾乎所有高科技領域,並在某些高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印度把高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放在空間科技、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的研發上。印度政府決心在21世紀初期將印度建設成為世界信息技術超級大國,還打算把印度建設成為世界生物科技大國,從而使印度成為“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科學家實現了“一箭十星”發射計劃,並組織實施了“奔月”計劃,把印度的空間科技水平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三、印度要在所有高科技領域獲得全麵發展

為促進高科技發展,使印度成為一個現代化工業強國和“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在獨立後不久,在遭到長期殖民統治嚴重破壞的經濟還沒有恢複的情況下,印度就開始進行原子科技研發,1960年代又開始進行生物科技和空間科技研發,1980年代,印度又把重點放在開展信息科技特別是信息軟件研發上,並開始進行海洋科技研發,使印度進入了幾乎所有高新科技領域。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大國,印度已在諸多高科技領域取得了某些重要的成果,成為事實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成為世界上空間科技先進的國家、成為世界重要的軟件研發中心和世界重要的實驗室。為了促進高新科技全麵發展,在進入新世紀之初,印度政府提出,要使印度變為創新技術的全球貢獻者,還要使印度成為全球高科技的領導者。

1.成為世界研發中心和世界實驗室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印度把高科技發展重點放在軟件科技的研發上,政府大幅度放鬆對軟件產業發展的限製,在班加羅爾等城市設立軟件技術園,並對進入園內的企業實行諸多優惠,從而促使一大批軟件技術產業在印度應運而生。由於獨立後印度政府非常重視高等教育,使印度擁有大量高素質科技人才,加上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所具有的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位於班加羅爾軟件園區的研發中心和實驗室已經成為西方國家跨國企業在產品研發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摩托羅拉公司、微軟公司、英特爾公司等國際知名大公司,都在班加羅爾、孟買等地設立研發中心或實驗室。數以萬計印度精英在這些科技園區的辦公室裏施展才華,無論是個人電腦的芯片電路設計,還是企業運轉所需的複雜財務係統,都從這裏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印度本土高科技公司也在與西方國家跨國企業的競爭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並在高科技的研發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印度本土高科技公司強大的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還逐步改變了班加羅爾高科技園區的研發格局,使西方國家跨國公司從單純的業務外包轉向共同的項目開發。印度信息係統技術公司同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簽署協議,承擔新型A-380超大噴氣客機的機翼設計工作,維普羅科技公司則從通用汽車公司手中獲得價值3億美元的汽車部件設計合同。摩托羅拉公司通過其在班加羅爾的實驗室與印度理工學院、印度科學學院等機構結成合作夥伴,共同致力於燃料電池和納米發光顯示器等項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