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雖然貧窮,但其也具有發展高科技的空間和特殊條件,完全可在某些領域中有所作為、大有作為。獨立後,為促進高科技發展,印度政府始終堅定發展高科技的信心和決心,敢於在一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發展高科技,也注意經濟落後、經濟實力不足的實際,總是根據世界高科技發展的態勢和印度高科技發展的具體情況,在不同時期製定一係列高科技發展規劃。印度政府特別強調高科技發展的階段性,在某些階段對某類高科技有所為,而對另類高科技有所不為,集中力量盡快重點突破某個高科技領域,而對其他高科技領域隻是進行一般性研發工作,到條件成熟時,再集中力量突破這些高科技領域。這就是印度發展高科技的重要經驗之一。
一、非常注意科技特別是高科技發展的階段性
與任何重大事件發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一樣,獨立後,印度高科技發展也具有某些階段性特征。作為經過長期殖民統治,科技和經濟都十分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印度不可能在短期內就在所有高科技領域趕上甚至超過西方發達國家。印度必須根據世界高科技發展的基本態勢和發展趨勢,並考慮印度科技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製定出切實可行的高科技發展的戰略規劃,並實施相應的高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從而逐漸推進印度高科技發展。因此,在獨立後發展高科技進程中,印度非常注意根據不同時期世界高科技發展的態勢和印度科技和經濟發展的實際,製定出不同時期印度高科技發展的戰略規劃,不斷推進印度高科技發展,使印度高科技發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綜觀獨立後六十多年來印度科技政策的演變、高科技發展規劃的調整和高科技發展的曆程,印度高科技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1.1947年獨立到1960年代中期為第一個階段——印度高科技初創階段
此階段包括整個尼赫魯執政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印度政府公布了“1958年科學政策決議”,明確了科技在印度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規定了未來印度科技發展的方向。由於獨立後不久,印度科技基礎薄弱,經濟實力不夠,因此,隻是啟動了原子科技研發計劃,並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後取得了一定進展。1950年代中期,印度把封閉的核發展計劃轉向國際市場。首先與印度合作的是加拿大,雙方建立起“加印反應堆”。後來美國也參與了反應堆的建設,反應堆更名為“加印美反應堆”。1956年3月,美國與印度簽署了出口21噸重水的第一份合同。印度向美國保證“重水隻用於和平研究目的,並由政府或政府委派的其他單位保管,不能出賣或轉交給第三者”。由於當時國際上還沒有原子能機構之類的監督組織和安全機製,這種所謂“和平利用”的承諾顯得蒼白無力。實際上,“加印美反應堆”在印度核武器發展計劃中舉足輕重。1950年代末期,麵對國際空間科技迅猛發展,印度在極端艱苦條件下,還是及時啟動了空間科技的研發計劃。
2.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末期為第二個階段——印度高科技初步發展階段
此階段大致包括國大黨夏斯特裏執政時期、英迪拉·甘地執政時期和拉吉夫·甘地執政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印度在繼續執行“1958年科學政策決議”的基礎上,啟動生物科技特別是農業生物科技的研發,繼續堅持原子科技和空間科技等高新科技的研發。經過十多年艱苦努力,印度在原子科技、空間科技和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領域都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為了能夠從“加印美反應堆”提出生產核武器的鈈,印度又在特朗貝建立起核燃料處理廠。該廠年處理30噸放射性燃料。因此可以說,“加印美反應堆”提供了印度早期核武器發展的物質基地。1974年,印度爆炸了第一枚核裝置,1978年,印度實現糧食基本自給,1980年,印度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標誌著印度在原子科技、空間科技和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取得某些重要進展。在這些高新科技重要進展的基礎上,印度政府公布了“1983年技術政策聲明”,為印度未來科技特別是高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並啟動了世界各地正在蓬勃發展的信息科技和海洋科技等高新科技的研發。
3.1990年代以來至今為第三個階段——印度高科技迅速發展階段
此階段經曆了國大黨拉奧政府執政時期、聯合陣線高達政府和古吉拉爾政府執政時期、印度人民黨瓦傑帕伊政府執政時期和國大黨曼莫漢·辛格政府執政時期。在這個時期裏,印度在原子科技、空間科技、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1998年,印度連續進行核試驗,使印度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印度成功發射技術先進的遙感衛星和實現“一箭多星”,成為世界空間科技先進的國家;印度大力發展軟件技術產業,成為世界重要的軟件研發中心;印度生物技術產業也獲得重要發展,成為世界重要的生物科技實驗室。為促進高新科技全麵發展,印度還在1993年公布新技術政策,2003年又公布科技政策,強調印度要在更多的高新科技領域加速發展,使印度成為世界高科技國家。
二、在一定時期內高科技發展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1.隻能“有所為、有所不為”
作為一個發展大國和發展中窮國,在獨立後印度高科技發展進程中,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所有高科技領域。作為經過長期殖民統治而獲得政治獨立的發展中窮國,獨立印度政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麵臨著眾多困難,還有許多急迫的事情需要馬上去做,因此,某屆印度政府在一定時期內不可能拿出太多的資金用於高科技發展。獨立後很長一段時期內,印度政府特別重視的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科技需要,印度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需要解決的若幹重大問題,包括農業生產、人口發展與健康、農村發展、反貧困、資源與環境、國際安全等諸多領域所提出的高新科技問題。因此,在經濟實力相對不足、科技發展落後的情況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發展高科技,隻能“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不能馬上在所有高科技領域趕超西方發達國家。所謂“有所為”,就是在高科技發展方麵印度必須集中力量打殲滅戰,在某個高科技領域有所作為,力爭在某些重點領域尋求突破,並帶動科技、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