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等待那份美麗的柔弱(2 / 3)

當我們覺得柔弱是一份美麗時,我們說的不僅是楊貴妃,因為柔弱也使我們美麗。我們知道,有很多東西我們無法把握。等待時,我們軟弱,因為不知道是否會有結果;當美麗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時,我們又能做什麼呢?“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在生命短暫和人生無常的壓力下,驟然來到的幸福,又會使人迷失了自己。大唐皇帝在縱情中深深地沉淪了。沉淪不僅催生了陰謀,沉淪更是將那種清晰而優美的深情,變成生命中一段緊緊纏繞的結:“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一種命定的迫切感在追逐著唐明皇,於是他隻能瘋狂地沉淪。沉淪使得由生命和希望所孕育的憂傷漸漸消失了,生命不再清晰,大唐皇帝迷失在纏綿之中。因此,沉淪的盡頭隻能是無限的空虛和深深的悔恨。但除了沉淪,你又能讓軟弱的人類怎樣做呢?人類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情感柔弱得經不起任何陰謀,大唐君王終於無力守住這份美麗。悲哀的結局終於來臨:“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麵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對於唐明皇而言,生離死別隻是來得太早,即使沒有這漁陽鼙鼓,它遲早也會來臨。

在我們心裏,早就萌生著一份柔弱,也就萌生著一份孤獨。當那一枝帶雨的梨花迎春綻放之時,那是一枝盛開在我們心中的美麗而孤獨之花,它悄然地撥動了我們的生命之弦,震顫著我們生命中沉睡千年的柔軟,並把我們留在深深的感動之中。

柔弱也是一種等待,甚至是一種召喚的姿態,是對那個注定將要來臨的悲劇性結局的主動的承擔。當男人用野心擂響了“漁陽鼙鼓”之時,那份柔弱和沉淪,就成為一場徹底的夢幻。“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在“女人禍水”的說法中,也許包含著人類或者是曆史最深處的嫉妒。當曆史用一個如此柔弱而美麗的女子,為一場社會災難獻祭的時候,我們總能嗅到有些惆悵和無奈的氣息在風中飄蕩。但無論怎樣,結局是注定的,像我們這樣一個世界,怎能留得住如此柔弱的愛情呢?曹雪芹如此小心營造的大觀園不也同樣留不住那一縷縷芳魂嗎?死亡不期而遇,那個脆弱的生命,就這樣宛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