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等待那份美麗的柔弱(3 / 3)

一個美麗的生命消失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暗淡無光了:“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在這陰暗的世界中,隻有孤獨的思念,在悠長的歲月裏彌散:“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無論是桃李穠豔的春日,還是雨打梧桐的秋夜,留給唐明皇的隻是無限的相思和空空的寂寞。人生在相思中衰老了,而老了的生命,又怎能熬過那遲遲鍾鼓、耿耿長河的一個個夜晚呢?對一段深摯情愛的追思,和“君王掩麵救不得”的悔恨,就像那迷迷蒙蒙的雨絲和斷斷續續的鈴聲,纏繞著大唐皇帝劫後殘留的生命。他不再是個大唐皇帝,他是一個痛苦的情人。他思念著,充滿了深情,他因此變得純潔而且神聖。對於唐明皇來說,那個消逝了的生命,使得悠忽難測的等待和迷失的沉淪成為一種凝固在生命中的留戀和悔恨。相比較起來,這份留戀,不是比等待和沉淪更清晰,也更接近愛的真實嗎?楊貴妃的死亡,使得一份癡迷在唐玄宗有限的生命中延續著,也給人間留下了一份永恒的深情。

楊貴妃是不死的,她隻不過是脫離了當下,立在永遠的過去之中。當所有的梨園弟子和椒房阿監都已經老去的時候,她仍然麵如芙蓉眉如柳,在每一個池苑殿閣裏縹緲隱約。置身於蓬萊仙山之上的楊貴妃,是涅槃後的鳳凰,是一個更加新鮮動人的生命。她仙姿綽約,以“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姿態,喃喃念道:“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這句話與其說是一個期待,倒不如說,它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憂傷而永久的未來。

死亡,並不僅是死亡,它不過將人們從當下的沉淪中拋出,留給人們悠悠的過去和無盡的將來。現實是苦難而無法把握的,真實隻存在過去和未來之中。因此,死亡是一種新生,也許它想告訴我們,緊緊的糾纏並不就是愛,隻有別處才有真愛,隻有別處才有拯救。

“昭陽殿裏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生命是短暫的,人生是軟弱的,而我們千呼萬喚、生生世世所期待的愛,是那樣的珍貴和脆弱。人們將以怎樣的姿態守候它,又如何能守它到永遠呢?一時的人間恩愛,早已逝去,隻有無盡的思念和悔恨,如蒙蒙的塵霧,在無盡的日月中,彌散著深深的悲涼和絕望。“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這是文學史上最動人的愛情宣言,它把愛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甚至延伸到現實生命之外,成為一種超越時空的永恒力量。那是軟弱生命千萬年追尋的信念,是蒼茫歲月中的永恒的希冀,是每一次的失敗後,都要爆發而出的來自心靈深處的悲鳴和不甘。它深刻地揭示了美好愛情的短暫,揭示了人生的孱弱,揭示了人類命運的無限悲愴。

“天長地久”,不過是個總也做不完的夢;而延續著我們生命的,恰是大夢醒來的“綿綿此恨”。短暫和無常,使得人生虛幻,但醞釀於夢想和虛幻之間的一線悲涼,將永遠支持著迷茫在塵寰之中的孱弱的生命,幫助我們熬過那些個遲遲鍾鼓的漫漫長夜。“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切都已經結束,或者,一切都將結束,所有的等待,隻能召喚來無盡的悔恨和深沉的絕望,也隻有悔恨和絕望是真實的。它如一支哀怨的曲,跟隨著那些在淒風苦雨中等待的人生,也跟隨著那些在芙蓉暖帳中沉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