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食物殘渣的原因引起的便秘很常見,有個研究是一位大學校醫做的,他用了五年時間,記錄了例因為便秘去看病的患者的信息,由於他是位校醫,自然這些患者主要是在校的大學生,這些學生正好處在脫離家長管束無法無天的年紀。等收集完了最後統計一下,他發現這多人的便秘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喝水少和粗纖維攝入少。要治療這種便秘也很簡單:檢討一下自己的食譜,把嘴巴放開一點,五穀雜糧,粗茶淡飯,來者不拒,保證粗纖維的攝入即可。反之,如果不這樣處理,而馬上使用瀉藥,而且長期服用,那就帶來了下一個問題。腸道神經感受器很難被激活 我看過不少病人,一開始是粗纖維攝入不足引起了便秘,然後就開始吃瀉藥。這年月瀉藥也很好買,市麵上大量的廣告都是在號召大家吃他們的藥,然後就能促進排便,養顏美膚,代表者自然是大名鼎鼎的“XXX膠囊”。這些藥物進入大腸後,其中的成分能夠直接通過生物化學作用刺激腸道神經感受器,而且這種刺激要比正常情況下食物殘渣單靠體積增大給予的刺激強得多,所以自然藥效顯著,往往一吃就有大便滾滾而來。
問題是,時間一久,老是吃這些藥物,腸道上的神經感受器就會慢慢地隻對這種藥物敏感,也就是說,隻有刺激的強度像這些藥物一樣,神經感受器才會被激活,低於這個強度的話,比如正常情況下食物殘渣靠體積增大給出的刺激,神經感受器就會根本不理不睬。所以長期吃通便藥的人,一旦停用,便秘很快就會“卷土重來”,而且程度比以前更甚,原因就是這人腸道的神經感受器已經給藥物搞得刺激點高高在上,很難再對食物殘渣產生興趣了。所以通便藥隻能短期使用,而不能一直吃。問題是現在到處在宣揚,很多人也把吃這些通便藥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很好,賣藥的廠家很高興,因為隻要你養成了習慣,就得長期繼續吃下去,否則一旦停用,就會很容易出現便秘,然後你就得重新去購買。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我覺得這些通便藥是可以與毒品相提並論的,一旦長期服用,真有點兒“上癮”的感覺。智慧多點耐心了。“領導”不批準 真 吃錯東西後拉肚子,等拉完後就可能出現便秘,又或者是慢性腸炎、過敏性結腸炎等等。
這樣,神經感受器自然無法及時準確地傳導出信號。如果是長期吃瀉藥引起的,那麼你得停用瀉藥,然後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讓你的腸道慢慢地重新適應回來,不過這個適應過程,你就得倘若是拉肚子後出現便秘,倒不必太擔心,人體是有自動修複功能的,過不了多久,腸道的神經感受器就會恢複正常,這種便秘隻是暫時的。如果是慢性腸炎、過敏性結腸炎這些,那就麻煩多了,治療起來很棘手,你必須去看專科醫生,聽從他的專門意見。還在讀書的時候,我就聽說了許多類似的故事:新進單位的大學生銳氣風發,憤世嫉俗,一腔熱血,看到什麼有違社會主義宗旨的醜惡現象就會不滿,並且向領導報告,結果呢,好一點的是領導根本不理不睬,壞一點的是還受到批評教育,於是慢慢地他的銳氣沒有了,變圓滑了,看到什麼現象也覺得很正常,不足為奇了。這時候這位大學生,才算是真正的成熟了。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也會造成神經感受器無法傳出信號,比如這是因為這些疾病會導致腸道神經感受器受損,使其靈敏度明顯下推動力不足 推動力不足 舉這個例子是因為,很多便秘產生的原因和這個故事反映的道理、實質是一樣的。腸道神經感受器把請求排便的指示發送到中樞神經係統後,必須要得這些領導的批準,才能進行排便工作,如果這種指示老是得不到批準,我們將心比心,這些腸道感受器自然就會心灰意冷、意誌消沉,表現出來的就是工作懈怠,即便腸子裏的食物殘渣真的很多了,這些神經感受器也會變得麻木不仁:“多就多吧,也懶得跟那些領導彙報了,反正彙報了也沒有用。”這種領導不批準的情況非常常見,我看過的很多便秘的人,都是些工作繁忙的白領或學習緊張的同學,他們的發病原因很簡單:事情很多,很忙,即便有便意了,也覺得沒時間去廁所,隻好忍著,遲一點再去排便,時間久了,每次都遲一點去排便,他們的腸道神經感受器就會越來越覺得沒意思,到最後,幹脆就懶得產生便意了。結果便秘就此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