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便秘(1 / 3)

有位靚麗女士來看病,顧左右而言化,非得讓我把跟診的實習同學趕走,這才不好意思地說自己是來看便秘的。她近半年跳了槽,新單位待遇高了,但工作也忙了很多,按她的說法就是“連去廁所大解的時間都沒有”,漸漸地她就開始便秘。她於是自己買了某某牌“腸清茶”,一來為了清宿便,二來也可以順便減肥。喝茶的時候效果倒真挺好,用了一段時間後她停服了,結果又再出現便秘,她隻好再用買茶來喝。等喝了一段時間,一停用,便秘又再卷土重來,如此令她不堪煩擾。我和她聊了一會兒,然後告訴她要停服那個通便的茶,然後什麼藥都沒開,隻是告訴了她一個注意事項,讓她注意在上班的時候,如果有便意的話,就盡可能把工作放下去廁所辦事,千萬不要忍耐太久工作再忙,去個廁所的時間還擠不出來?一個月後她回來複診,已經可以規律排便了。找準病因,什麼藥都不吃,她的便秘就這樣好了。神經感受器的注意。神經感受器的注意。便秘如果偶爾出現,並不為懼,往往很快就會自動恢複正常,倘若久久便秘,似無終日,也不要急著去藥店買瀉藥、通便藥吃,首先想想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便秘,這才是聰明人的所為。

正常的排便是如何完成的?要分析便秘的原因,首先得知道正常的排便是如何完成的:食物進入胃,再在小腸裏把能吸收的營養都給吸收殆盡,接著,剩下來的殘渣就進入大腸。大腸分為結腸和直腸兩部分。直腸嘛,就是靠近肛門的那一小段大腸,長度很短,結腸就長多了,而且裏麵直徑很大,空間開闊。從小腸出來的食物殘渣有點像麵糊,裏麵含有的水分還很多,它們進入結腸後,隨著結腸的蠕動,就將慢慢地往肛門方向推移。由於水是寶貴的,所以在推移的過程中,過多的水分會被慢慢吸走,回收到血液裏麵繼續循環。這樣等最後排出來成為大便的時候,水分含量就會恰到好處,排出來的大便也就成條成形。這個水分的含量如何掌握還真是有點技術含量。水分太多,過多的水隨大便排出造成浪費,而且樣子像爛泥一堆也不好看。水分太少,則會帶來兩個問題:一則食物殘渣會變得非常幹燥,與腸壁之間的摩擦力大增,結腸蠕動時這些殘渣就很難向肛門的方向前進;二則,也是更重要的一點,食物殘渣的體積會明顯縮小想想曬幹的牛糞和新鮮牛糞在體積上的區別,你就能明白我講的意思。

體積是很重要的,必須要有足夠大的體積,這些食物殘渣才能對腸道上的神經感受器產生壓力,並使之激活換句話說,就是引起這些唯有神經感受器被激活,一個神經信號才能通過神經纖維上傳至中樞神經係統,這個信號翻譯過來大致是這個意思:“殘渣廢物已經夠多了,應當從肛門處排出,以上意見是否可行,請指示” 。我們感到的便意,即那種想去廁所大便的感覺,就來自於這個信號。中樞神經係統收到指示後,如果實際情況允許,比如找到了廁所,自己也有空,就會批複“可以排便”,然後肛門的肌肉鬆弛,“大門”敞開,殘渣一泄而出,痛快淋漓,大便就這樣順利地排出來了。便秘逃不出那幾種原因是那麼幾個:食物殘渣體積不夠大 明白了正常排便是怎麼回事,再講便秘就不難了,常見的原因也就腸道神經感受器要傳出信號,主要是看食物殘渣體積的大小,所以正常情況下,吃得多,才會拉得多、拉得勤,吃得很少,那自然就很難有大便出來。問題是有相當多的人,尤其是有錢人會有這樣的感覺:吃得挺多,拉得卻很少,或者很長時間才有便意。這個中的原因,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他們吃得太好了,食物過於精細。

過於精細的食物與粗茶淡飯相比,一來更多的部分會被吸收掉,留下的殘渣本來就不多;二來,精細的食物裏麵含有的粗纖維較少,這就麻煩了。粗纖維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簡單地說,青菜裏麵就含有大量的粗纖維。粗纖維的好處是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使食物殘渣的體積增大,從而達到刺激結腸神經感受器的目的。如果食物殘渣裏麵粗纖維很少,這食物殘渣的體積就不可能太大,再加上結腸還會不斷地從這些殘渣裏回收水分,這樣一來,你可以想象這些殘渣會如何的幹癟。所以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吃飯的時候要多吃青菜,其中一個原理就是攝入足夠多的粗纖維,以備在結腸處用上。隻是很多人小時候在父母的管束下尚能注意,長大成人後無人管束、自由自在,這種習慣往往已經消逝,而且嘴巴也刁了,吃的東西越來越精細,這才導致了體內粗纖維不足。小時候的教育除了要多吃青菜外,還有一點是要多喝水。這個道理就更簡單了,就算你吃的都是草,食物殘渣裏麵也都是粗纖維,吸收保有水分的能力極強,但沒有足夠的水喝進去,這些粗纖維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