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你如果對職業規劃還不了解,我可以先提供給你兩條經驗,不妨暫時用來作為自己心中衡量工作的標準,在規劃前就清楚自己對一項職業的喜好程度。
首先,早上起床後的第一感覺很重要。想象一下,早上起床,你是不是一下子就起來,想著去工作呢?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真正喜歡一項工作時,無形中會充滿動力,早上起床時也總是“速戰速決”,甚至不用定鬧鍾也能“自然醒”。所以,接下來你要好好回憶一下了,每天早上,你是不是需要定好幾個鬧鍾才能蘇醒?第一次蘇醒時腦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現“真煩,還要上班”並隨手就關掉了鬧鈴。過了幾分鍾之後,第二個鬧鈴響起來,你再次不耐煩地關掉。當鬧鈴第三次響起時,你甚至氣得拿起鬧鍾狠狠地朝地板上摔去,這時你才爬起來,就連在鏡子前梳妝打扮時都撇著嘴,一副不情願去上班的樣子,那麼,這時的你就已經很危險了,因為這說明你十分討厭現在的工作。
其次,工作中的感覺同樣很重要。工作不僅可以讓你賺到錢,滿足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它更大的作用在於通過工作使個人價值得以體現,記得我早期在一個外企當小職員時,我最渴望的事情就是主管對我說:“有一個重大的任務要交給你,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出色地完成!”雖然執行的過程總是曲折而艱辛的,但每次出色完成任務之後,心頭都會湧起一種說不出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不同於學生時代拿一個三好學生的獎狀,它體現的更是主管對你能力的肯定、同事對你的欣賞。其實,每個人在工作中都需要獲得尊重、肯定,這樣才有動力不斷提升目標、取得進步,然而,不要以為這種尊重和肯定是別人給予的,它正是你自己給予的,當你從事一份適合的工作時,就會以長遠的角度、發展的眼光,讓這種感覺大於需求,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獲得肯定。而不是像王毓芬那樣,雖然滿足了自己的某種需求,但卻越來越討厭起工作來。另外,當別人問你從事什麼工作的時候,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夠自豪地脫口而出。我想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別人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足夠有信心,就一定會微笑著告訴對方。相反,如果對工作不自信,就會非常膽怯,回答得也很官方,總覺得自己的工作沒什麼特別,久而久之,被認可的需求就會大過你想要工作的需求。
1.
影響職業需求的因素並不隻有感覺,還有價值觀等多重因素,要因人而異,所以,職業本身並不是關鍵,關鍵的是我們能否在步入職場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2.
全部標準。通常,在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其需求感就會獲得 80%以上的滿足,因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獲得想要的一切,相信未來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這樣的人在工作中也總是如魚得水。
3.
滿足自己的人生需求固然是我們現在或未來工作的目的,但它不會成為我們唯一的目的,所以不能將需求作為未來工作計劃的全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