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資產周轉率反映了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速度快,會相對節約流動資產,等於相對擴大資產的投入,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反之,流動資產周轉速度緩慢,會增加新的流動資產投入周轉,從而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該指標可以通過對同行業和企業不同時期的對比,分析流動資產管理的成效。

4.固定資產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是指銷售收入淨額與平均固定資產之間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淨額÷平均固定資產淨值

平均固定資產淨值=(期初固定資產淨值+期末固定資產淨值)÷2

固定資產周轉天數=360天÷固定資產周轉率

接上例,假設M公司2006年期初固定資產淨值為15499.36萬元,期初固定資產淨值為13970.62萬元,則2006年M公司該項指標計算如下:

固定資產周轉率=2275114734.99=1.54(次)

平均固定資產淨值=(15499.36+13970.62)÷2

=14734.99(萬元)

固定資產周轉天數=360天1.54=233.77(天)

固定資產周轉率反映了固定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速度快,表明企業同樣的固定資產占用實現了更多的收入。企業可以通過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對比,或本企業該項指標不同期間的對比,分析企業的固定資產占用是否合理,以便合理安排資產結構,提高生產用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5.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是指銷售收入淨額與平均資產總額之間的比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淨額÷平均總資產

平均總資產=(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總資產周轉天數=360天÷總資產周轉率

接上例,假設2006年M公司期初資產總額為56835.77萬元,期末資產總額為76224.98萬元,則2006年M公司該項指標計算如下:

總資產周轉率=2275166530.38=0.34(次)

=66530.38(萬元)

總資產周轉天數=3600.34=1058.82(天)

該項指標用來反映企業對總資產管理是否有效。一般來說,資產周轉率高,說明企業能有效地運用資產創造收入;反之,則說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率低。要提高總資產的周轉率,其一是要提高銷售收入;其二是在銷售收入一定的條件下,降低資產占用總額。企業可以通過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對比,或本企業該項指標不同期間的對比,分析企業的資產占用是否合理,以便合理安排資產結構,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當用總資產周轉率這一指標進行財務分析時,需要注意兩個方麵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按曆史成本計價的條件下,由於新資產的計價高於舊資產,會因較多的使用舊資產引起總資產周轉率偏高。第二個問題是,資產結構會引起總資產周轉率的差異。以資產總額中固定資產所占比重為例,相對來說,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比重較高,而商業零售和批發企業的固定資產所占比重較低,因此,固定資產較多的企業與固定資產較少的企業相比,其總資產周轉率會更低。

7.2.3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通常,評價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往往是以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來衡量的,這裏的利潤指的是按會計方法確認的利潤。但以會計方法確認的利潤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主要是因為按會計利潤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有兩個方麵的缺陷:其一,一個新建的處於成長期的企業,其前期投入的費用會較高,因此,起初隻有較低的利潤,在此情況下,當前企業的利潤就不足以評價其盈利能力;其二,兩個企業即使其當期利潤相同,但其風險顯著不同,僅憑兩者當期的利潤相同而得出其盈利能力相同的結論是不正確的。因此,以會計方法確認的利潤來衡量則缺乏可以比較的基矗從經濟意義的角度來說,企業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應是企業的收益率大於投資人自己能夠從資本市場上賺取利潤的收益率。但這並不否認企業可以根據會計方法對其當期的盈利能力進行判斷。

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銷售利潤率、資產利潤率、權益資本利潤率等指標。

1.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是指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值,反映了百元銷售收入中利潤所占的比重。在實務中銷售利潤率有三種表現形式,包括銷售淨利潤率、銷售毛利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淨利潤率=淨利潤銷售收入

銷售毛利率=毛利銷售收入

一般來說,銷售淨利潤率反映了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或較高的價格提供產品和勞務的能力。企業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必須獲得更多的淨利潤。要獲得較高的淨利潤,企業隻有在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兩方麵做好管理工作。該項指標實際是向管理者提供了這樣的信息:企業的銷售淨利潤率由高變低,應從收入和成本兩方麵分析原因。

銷售毛利率是指百元銷售收入中毛利所占的比重。該指標在商業零售和批發企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否獲得較高的毛利,直接關係到企業當期利潤的多少。這裏的毛利是企業當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在利潤表上為當期的主營業務收入與當期的主營業務成本之差。

接上例,假設M公司2006年淨利潤為4315.84萬元,則2006年M公司該項指標計算如下:

2.資產利潤率

資產利潤率是指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這裏的利潤有淨利潤和息稅前利潤兩種形式。該指標是衡量企業資產管理效率的常見指標,其意義在於為不同企業提供了相同的可比基礎,有助於企業提高存量資產的使用效率,有助於企業內部的業績評價與考核。其計算公式為:

資產淨利潤率=淨利潤平均總資產

資產息稅前利潤率=息稅前利潤平均總資產

接上例,假設M公司2006年息稅前利潤為6933.85萬元,則2006年M公司該項指標計算如下:

資產利潤率指標反映了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獲取淨利潤的能力。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資產使用效益越好;反之,說明資產利用效果不好。企業可以通過不同年度、不同企業該項指標的對比,分析企業的資產利潤率指標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資產利潤率。

3.權益資本淨利潤率

權益資本淨利潤率是指淨利潤與平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權益資本淨利潤率=淨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

平均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期末所有者權益)÷2

接上例,假設2006年M公司期初所有者權益餘額為36441.61萬元,期末所有者權益餘額為40757.46萬元,則M公司2006年該項指標計算如下:

權益資本淨利潤率反映了企業運用權益資本獲取淨利潤的能力。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權益資本使用的效益越高;反之,說明權益資本利用效果不好。企業可以通過不同年度、不同企業該項指標的對比,分析企業的權益資本淨利潤率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權益資本淨利潤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