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六再訪蘇區12(1 / 1)

總之,斯諾覺得,邊區的人民都很忙碌和快樂。***“樂觀主義成了延安人經久不變的習慣,他們把樂觀主義當做精神盔甲穿在身上。”(12)他們對自己的領袖**和**充滿自豪感,他們信賴、依賴自己的軍隊,他們樂於奉獻,勤於工作。因為他們的確從黨、領袖、政府和軍隊那裏看到了希望之光。這也是斯諾在邊區所看到的。

9月29日,斯諾應邀出席了延安各界歡迎中外朋友的大會。會上,**向到會的人重點介紹了斯諾。他說斯諾是美國著名的記者,1936年第一個來到陝北蘇區,這次重訪,我們熱烈歡迎他。美國是一大民族,人民大眾是反對帝國主義,同被壓迫民族的。“斯諾先生是站在人民大眾方麵的,他是**的好朋友。希望經過斯諾先生,使中美兩大民族親密攜手,幫助中國人民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這是**對斯諾多年來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所做的傑出貢獻的高度評價。

10月上旬,斯諾告別了**,告別了延安,踏上了歸途。1941年2月,斯諾因在《星期六晚郵報》上報道皖南事變的真相,被迫離開了他居住工作13年的中國。此後他雖然兩次來到中國,卻沒有機會再訪延安,見到使他成名的**。直到21年之後,他才又有機會握住**的手。

斯諾回到美國後,在《星期六晚郵報》上表了許多文章,介紹中國的抗日戰況,分析遠東政治形勢。1942年2月24日下午,羅斯福總統在他的橢圓形辦公室召見了斯諾,當斯諾坐在總統身邊時,羅斯福說,他是通過《紅星照耀中國》和《星期六晚郵報》上的報道知道斯諾的。這次他們交談了近一個小時,主要談的是遠東問題。1944年5月26日,斯諾在回美國休假時再次謁見了羅斯福,討論了中國的形勢和國共合作問題。1945年3月3日羅斯福在他的辦公室第三次接見斯諾。他們在一起詳細談論了不斷增長的**力量,談到了蔣介石政權的**,談到了赫爾利的失敗,談到了卡爾遜突擊隊。羅斯福這次向斯諾公開流露了他願意同兩個政府打交道的想法。

斯諾在舊中國生活了13年,他把他的全部同中國被壓迫人民連在一起。他愛中國,愛中國人民。早在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就說,斯諾是個明白人,“有幾個外國人之愛中國,遠勝於有些同胞自己,這真叫人傷心。”斯諾不是一個旁觀者,他直接投身於坎坷艱辛的中國革命,並和**、周恩來等**領導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國民黨蔣介石以及日本帝國主義對斯諾的所作所為,極其仇視。

早在一二九運動期間,斯諾夫婦支持學生運動的行動,就受到國民黨特務和日本方麵的警告和辱罵。胡適當時就曾公開說:學生運動是斯諾夫人鼓動的,學生們多半領了莫斯科的津貼。

1936年斯諾蘇區之行歸來後,因報道蘇區真相,又進一步遭到國民黨和日本特務的恐嚇,南京外交部報司司長李迪俟,曾致信斯諾提出抗議,並威脅說如一意孤行,要采取“措施”。

不久,斯諾夫婦居住的北平崇文門附近一個英國女青年突然被殺害。而這一帶隻住著海倫和這個英國女青年兩位外國女性。有人推測要殺害的本來是海倫·斯諾。

除去公開的威脅外,國民黨的新聞檢查機構,還扣壓、刪節斯諾的新聞稿件。有的報道竟被刪掉三分之二,並且曾明令查禁斯諾的《西行漫記》及有關單行本共十多種。

1941年2月,斯諾因在《星期六晚郵報》上報道皖南事變的真相,被迫離開了他居住工作13年的中國。

1942年,斯諾又曾兩度到中國,一次是去莫斯科途經重慶,稍停即去。另一次是以駐印美軍司令部隨軍記者身份來華的。蔣介石方麵對具有同樣身份的其他記者都提供了方便,唯獨對斯諾沒有。他在重慶住了一周就走了。

此後,斯諾一別近20年,直到1960年才重訪他一生熱愛著的中國,而這時中國已經是一片嶄新的天地了。

喜歡請與好友分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