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六再訪蘇區11(1 / 1)

在閑談中,**常向斯諾詢問美國的地理、氣候、人民生活的問題。***還問美國南方黑人爭取選舉權的進展,印第安人的待遇。得知沒有一位天主教徒當選為美國總統,**吃驚。他問這是否意味著在美國有強烈的宗教衝突。他還問大多數美國人的婚姻嫁娶是怎樣進行的。他說他始終不理解美國的禁酒法令是怎樣在國會通過的。他對美國科技領域都有濃厚的興趣。也對加利福尼亞的每件事物有好奇心。

**對於美國兩黨對於戰爭的態度感到迷惑不解。他很奇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執政的民主黨的參戰主張得到了共和黨的支持。而這次戰爭又是民主黨在執政,羅斯福正在呼籲改變美國的中立政策,希望率領美國參戰。但是,共和黨人卻始終強烈地堅持孤立主義。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共和黨不是代表大金融資本嗎?他們不是能從戰爭中橫財嗎?

斯諾對這種從概念出劃分兩黨的分析表示異議,因為各類資本的勢力在兩黨中都可找到。公眾輿論的變化能夠導致共和黨人改變立場。

**認為美國政策有矛盾,例如:盡管廢除了《美日通商條約》,美國商人仍然繼續把原料賣給日本,而且數量比以前更大。

斯諾認為這算不了什麼,與英國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英國在戰爭爆前,一直在向希特勒提供武器和貸款。蘇聯在這方麵也不例外,蘇聯不是也在向日本提供庫頁島的石油嗎?**隻好解嘲說,斯大林是從羅斯福那裏學到這些的。

此外,**還詳細詢問了工業合作社問題,並表示支持這個運動。**對斯諾和他的工作是信任和讚揚的。

斯諾也在**身上看到了中國**人領導中國革命運動的能力,對抗戰必勝的自信心。他把**和蔣介石做了一個嚴肅的對比。斯諾覺得:“兩個人都有堅強的意誌力。毛在他自己的範圍內也許跟蔣一樣的堅忍,他是一個有力的進取的和有決斷的人,他而且是一個能幹的政治和軍事的戰略家。……毛主要是一個社會革命家,蔣主要是一個社會保守家。蔣是一個自是的人,他的脫離群眾的性質,常在有意地強調保持中國舊有的權威人物的傳統。毛卻不大神秘。他決不說沒有錯誤。我曾聽到他承認錯誤,他是不以改變他的意見為恥的。”

是的,以**為代表的中國**人主要的是社會革命家。他們深深紮根於民眾之中,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抗日戰爭,他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眾動員起來,為此,中國**進行了使蔣介石“恨之入骨”的民主改革。

**實施了幾年前南京許諾給人民,但從未實行的“自治”。先是選舉邊區各級政府,黨規定**員參加村、鄉和縣一級的政府中的代表人數,不得超過總代表人數的三分之一。這樣就調動了大批非**人參政議政、為抗戰工作的積極性。1939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率先選舉產生,林伯渠任主席。斯諾在延安時,詳細考察了邊區政府的工作和它的選舉經過,他在《為亞洲而戰》一書中作了大量報道。

由於邊區政府的積極工作,邊區群眾得到很好的動員,各盡其能,為抗戰貢獻力量。

11歲至17歲的少年,都加入少先隊,配以軍事訓練,擔任半軍事的任務。到18歲,他們大多都編入正規軍,走上前線。

婦女和小孩被動員起來組織突擊隊,從事集體的耕種和收獲,以補勞力的不足。一切學生、教師、公務員、政治工作者,後衛兵在農忙時都參加生產勞動。有些機關還自己開墾荒地,種植穀物。

非常顯著的成就是人民和戰鬥部隊的關係非常密切。這和國民黨統治區形成鮮明的對照。殘廢軍人不再是沒人管了,邊區政府給他一筆小額的撫恤金和一小塊地,鄉村群眾幫他收獲和耕種。

邊區黨、政、軍、民團結一致,共紓國難。邊區人民不必擔憂自己的勞動成果會受貪汙官吏的中飽私囊,或作買賣外彙的投機,或購買婢妾。“那裏跟別的各處地方不同,沒有從事軍火買賣舞弊的百萬富翁。也沒有剝削難民和傷兵勞動力的豪紳。這些有組織的農民知道,他們付給地方政府多少錢,他們的代表可以向參議會核對賬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