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六再訪蘇區10(1 / 1)

“波蘭政府在英國金融資本的指使下,自願地動員了人民做炮灰。***它甘心為國際金融資本反動陣線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這並不符合波蘭人民的利益。

“波蘭政府二十年來一貫敵視蘇聯。在英蘇會談期間,它拒絕了蘇聯的援助。隻經過兩個星期,它就屈服於希特勒的鐵蹄之下,從而暴露了它的無能。150萬波蘭軍隊不堪一擊,把波蘭人民讓給納粹分子去迫害。在馬德裏,裝備很差的西班牙民兵還能守兩年,波蘭政府的軍隊卻在兩星期內就被消滅了!在中國,八路軍守衛了晉察冀戰區兩年,頂住了日本,而波蘭卻沒有五台山根據地,也沒有八路軍。所有這些弱點清楚說明波蘭政府的邪惡與無能。我們不應為帝國主義波蘭浪費我們的眼淚。

“最後談到蘇聯。納粹入侵波蘭使蘇聯麵對這個問題:是讓全體波蘭人民淪於納粹迫害之下,還是解放波蘭東部的少數民族。蘇聯選擇了第二種做法。

“波蘭東部大片領土上住著800萬白俄羅斯人和300萬烏克蘭人。這片領土是作為布勒斯特——列托夫斯克條約(即布列斯特——列托夫斯克條約)的代價,從年輕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那裏奪走,而落在反動的波蘭政府統治之下的。今天,蘇聯不再軟弱和年輕,隻是把它自己的土地收回,加以解放而已。

“來自前線的新聞報道描述了波蘭少數民族歡迎紅軍的況。人民把飲食送給紅軍戰士,和他們擁抱,歡迎他們是救星。德軍和法軍占領的地方就沒有這類新聞。這說明蘇聯這次的戰爭是正義戰爭,有利於解放少數民族和被壓迫人民。”

斯諾認為蘇聯新聞所描寫的波蘭人民歡迎紅軍不是真實的。他說:“但是《讀賣新聞》報說,日軍在東亞推廣新秩序所到之處,也遇到類似的熱烈歡迎。我敢說,德國報界也在告訴德國公眾,波蘭人熱烈歡迎德國的炸彈。這些日子,被征服的人民不僅屈服,而且向征服者祝賀,這是司空見慣的事。”

**大笑,答:“誰也不相信《讀賣新聞》的報道。雖然我沒有見過德國人自稱在波蘭受到歡迎,我相信,要是他們這樣自稱,誰也不會信的。至於蘇軍受到歡迎的報道,有一些獨立的觀察家在現場,他們能親自看看這是不是真的。

“最後應該指出,蘇聯現在麵臨的主要問題是,張伯倫試圖實現他的老政策。一方麵,他封鎖德國,在德國的西線施加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麵,他企圖收買意大利和日本,並且安撫德國。他把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送給希特勒,以換取廢除蘇德條約,企圖借此把德國的槍口調向東方。

“張伯倫主義的這些目的不僅現在有,而且將來也會繼續存在。蘇聯占領波蘭是為了解放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人,收複蘇聯的領土,同時也是鞏固蘇德條約,挫敗張伯倫陰謀的一個具體方法。最近的新聞表明,這個政策已取得很大的成功。”當天晚上的談話就進行到這裏,後來**把這次談話的主要內容以《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的一致》為標題表於《新中華日報》上。

斯諾在延安逗留期間,除了25日、26日晚上兩次長談之外,還有多次接觸,進行了一些不做記錄的閑談。這些談話內容比較複雜,涉及當時重大的國際問題的有下列內容。

斯諾一次問**:“在您看來,蘇聯占領波蘭主要是軍事戰略需要,還是出於政治需要?”

**認為,主要是戰略上的需要。蘇德條約不是政治的,而是軍事戰略上的需要。斯大林要這個條約,是為了阻止張伯倫建立反蘇聯盟的努力。

斯諾認為,蘇聯的政策必然會引起自己辯證的反作用,很可能會把希特勒加強到某種程度,以致對蘇聯構成真正的威脅。蘇聯政策的短期效果將是大力削弱在英、法、美的**,特別是把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趕跑,並使工人階級隊伍本身陷入極大的混亂。因此可以設想,現在的蘇德條約可能促使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改變為帝國主義聯合進攻的戰爭。**不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積極的,對蘇聯的安全是有用的。斯大林現在不必擔心德國的進攻,“希特勒是斯大林的囊中之物”。**說這話時帶著幽默的口吻。斯諾問毛這句話是否有把握,**說一半對一半。這一席話說得振振有詞,毛似乎很欣賞斯大林捉弄總是帶傘的張伯倫,此人在延安的漫畫上出現時像個泥塑的傀儡一樣。

喜歡請與好友分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