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9月14日的講話中說過,帝國主義戰爭已經進入~個新階段,這個階段有兩個特點:第一,片麵戰爭已經變為全麵戰爭(這是指斯大林對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的說法,見3月份他對蘇共中央全會的講話——斯諾注)。***其次,世界革命戰線的組成已經從複雜變為簡單了。現在世界革命的口號已變為: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用革命戰爭擊敗反革命戰爭;用革命戰爭支援人民革命戰爭;支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革命戰爭。這些口號同樣適用於所有國家,包括法西斯國家以及利用戰爭作為實現法西斯主義手段的所謂民主國家。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革命戰線的一部分。中國的抗日統一戰線有助於資本主義國家裏的人民陣線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裏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都有助於資本主義國家裏的人民陣線;而且這種幫助是相互的。
“在這個世界革命戰線裏,蘇聯幫助所有的參加者,而後者也支援蘇聯。這種支援是相互的。用這種方法,我們能夠對抗各國反動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
**的談話似乎有些偏離現實。斯諾接口說道:“既然德國也是帝國主義,和英法沒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蘇聯竟向德國提供蘇聯的大量小麥、石油和其他戰爭物資,從而參與了德國帝國主義的冒險行動。順便也問一下,蘇聯為什麼繼續向日本出租庫頁島的油田,或者給日本以捕魚權。後者價值很大,因為它使日本能輸出大量的魚,從而取得外國信貸,用以購買軍火,進行針對‘半殖民地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的‘帝國主義的強盜戰爭’。”
**對於這個提問缺乏思想準備,隻好說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無法解釋蘇聯現實行為與其宣傳的革命理論的矛盾,推說要看到政策的結果才能加以回答。他仍然為蘇聯辯護說。他不清楚蘇聯向日本出售石油的條件。“無論如何,蘇聯沒有向德國或日本提供任何軍火。而維持通常的貿易不等於參戰。”這些回答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斯諾問:“在現代戰爭,向參戰者提供坦克、飛機,跟為坦克、飛機本身提供燃料,這中間有什麼大區別?為什麼說美國賣給日本戰爭原料就是參加日本帝國主義對華侵略,而蘇聯賣給德日同樣的原料,卻不是參加德國帝國主義在歐洲的戰爭和日本在亞洲的戰爭呢?”
斯諾顯然抓住了毛的立論的矛盾要害處,進一步追問。
**笑了一下,承認說戰爭原料買賣和戰爭工具買賣之間的區別不大。但又辯解說:“關鍵是有關國家的政策是不是真的支持帝國主義戰爭,還是支持革命的解放戰爭。按這點判斷,蘇聯的立場是毫無疑問的。蘇聯積極支持過中國1925年到1927年的革命戰爭,支持了西班牙革命戰爭,現在又支持中國的革命戰爭。蘇聯一貫站在正義的革命戰爭方麵。而不會站在帝國主義戰爭的任何一方,雖然它可能維持同交戰雙方的通常貿易關係。”
斯諾仍然感到毛的解釋過於牽強,表示不把這段話表出去。**則回答說他不在乎。
**重新接著原來的話題談下去。“至於波蘭問題,需要從幾個方麵看問題:從德、英、法、波政府的觀點,從波蘭人民的觀點;最後從蘇聯的觀點。
“德國對波蘭進行的完全是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其目的是掠奪波蘭人民。波蘭是英法的戰略陣線,希特勒打擊波蘭就是摧毀英法戰線的一翼。這個戰爭自然是我們所反對的。
“對英法來說,波蘭是它們金融資本掠奪的對象。英法鼓勵波蘭作為它們帝國主義戰線的一部分,是為了利用波蘭來抑製希特勒重新瓜分帝國主義贓物的企圖。既然這是英法參加有關波蘭的戰爭的客觀條件,那是一種帝國主義立場,不應給予支持。
“波蘭本身是一個半法西斯的政府,為反動的波蘭資產階級所統治。它殘酷剝削波蘭人民中間的工農。它無鎮壓波蘭民主人士和進步分子。同時,波蘭政策壓迫了波蘭境內的廣大少數民族,包括800萬白俄羅斯人,300萬烏克蘭人和50萬日耳曼人。它對這些少數民族采取的是帝國主義政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