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問:“你認為到現在為止,戰爭是加強了還是削弱了中國的封建勢力?在**目前的綱領中,什麼地方反映了革命的反封建目的?在邊區以外的地方,在實現這種反封建的目的嗎?要是反封建的革命綱領不能同時在全國實現,戰爭有可能贏得勝利嗎?”
**答:“在革命的現階段,要問題是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反封建的任務可能暫時不得不退居抗日的主要任務之後。在這個時期我們的反封建綱領包括要求實現全國的民主及通過減租減息等措施改善人民的生活。
“不僅在工農中間,而且在青年學生、知識分子、進步作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人等等中間,正廣泛開展著民主運動。這個運動麵臨的阻力就是過了時的政治製度。問題在於如何改變這個政治製度(而不危及抗戰),因為若不改變,若不實現民主,抗日戰爭就不能勝利。
“抗戰和民主是同一把劍的兩個刃。有的人假裝支持抗戰,但卻拒絕民主的方針。他們實際上對劍的兩個刃都不願意使用。他們在把反帝鬥爭拖向失敗。”
當晚的談話到此結束,斯諾告別**踏著星光回到了自己的窯洞。第二天晚上,斯諾再次與**就國際問題進行了長談。擔任翻譯的是黃華。
黃華是燕京大學的學生,原名王汝梅。1936年與斯諾相識,是斯諾把他從風景秀麗的校園帶到了保安。黃華在校學習期間,擔任學生會主席,聰明而富於理想。**與斯諾在1939年9月的談話,是由黃華充當翻譯,並由他記錄了斯諾的提問和**的回答。
9月26日晚上的談話主要圍繞著《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的戰況進行的。**在談話中經常翻動一些報紙,敏銳地尋找重大的國際事件的展動向,毫無保留地向斯諾表自己的觀點。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重慶有人擔心接著會有一個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有一陣蘇聯確實曾勸日本簽訂這樣一個條約。你認為這在現在有可能嗎?如果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斯諾與黃華坐在窯洞一張方桌邊,一邊品嚐著濃茶,一邊向**提出了他最關心的國際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早有思想準備,於9月1日就這個問題以答新華日報記者的提問,表了自己的觀點。他回答說:“如果這樣一個條約會妨礙蘇聯支持中國,那它就不會簽訂。然而,如果不妨礙這種支援,那就可以簽訂而不致產生有害的後果。蘇聯和世界解放運動的利益是一致的,和半殖民地、殖民地的民族革命的利益也是一致的。蘇聯不會簽訂一個對這些運動不利的條約。”
“我讀了你對簽訂德蘇條約一事的評論。”斯諾說,“你似乎認為蘇聯不大會卷入歐洲的戰爭,……你是否認為,蘇聯隻要不遭受進攻,即使納粹德國看來接近勝利,蘇聯也仍會保持中立?”
**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仍然循著他近年對於國際戰爭的屬性分析思路。他把戰爭分為正義與非正義兩類。認為蘇聯不會參加非正義之戰,因為在歐洲爆的英法與德意兩大集團的戰爭,在**看來都是非正義的。毛回答說:“蘇聯不會參加戰爭,因為雙方都是帝國主義,而這隻是一場雙方都沒有正義的強盜之間的戰爭。雙方都在爭奪力量優勢和對世界各國人民的統治。雙方都沒有公理;蘇聯不會卷入這種戰爭,而會保持中立。
“但是並不是在所有戰爭中都采取中立政策。對於正義的解放戰爭,蘇聯不會保持中立。二十年來,這是蘇聯一貫的政策。例如,1925年到1927年,蘇聯支持了中國革命。1936年到1938年,蘇聯支持了西班牙的共和軍。從1937年至今,蘇聯幫助了中國的抗日戰爭。
“蘇聯會支持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它會支持任何資本主義國家裏生的人民(社會革命)運動。蘇聯會支持革命戰爭,但在純粹反革命的戰爭中保持中立。
“至於現在這場歐洲戰爭的結果,蘇聯不會被戰勝國,不論是英國或者德國,對它自己的威脅所嚇倒。蘇聯一旦遭到進攻,它將得到各國人民的支持,得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少數民族的支持。
(本章完)